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雲南分網>>雲嶺時評

破解“為官不為”需對症下藥

2022年12月20日17:08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干部更要實干擔當。一個地方的干部若是不作為,亦或是懶政怠政,都嚴重影響著這個地方的改革與發展,於大處講,更是影響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要破解一些干部不願為、不敢為、不會為等“怪病”,就必須找到問題根源,把脈問診、對症下藥。

以實干為導向,破解干部“不願為”。選人用人導向關系到良好政治生態的建立。選拔干部的時候,首先要把政治標准放在首位,既要德才兼備,更要以德為先,選拔忠誠干淨擔當、求真務實的好干部,決不能把那些善於偽裝,喜歡表演作秀,表裡不一,說一套、做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當面一套、背后一套,遇事推諉、不敢擔責、善搞形式的人選為領導干部。要樹立鮮明的“實干風向標”,以干事為榮,以避事為恥,建立憑實干實績說話的干部考評體系,針對不作為干部,要加大懲戒力度,讓其沒有“市場”,以此來倒逼干部“願為”之內生動力。

以能力為抓手,破解干部“不會為”。現如今,“本領恐慌”一詞,已是很多干部的真實寫照。面對新形勢新任務,針對一些干部能力素質與崗位要求不匹配、與改革發展任務不適應等問題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解決干部“不會為”,就要從實際出發,從教育培訓上下功夫,要聚焦主責主業,堅持缺什麼就學什麼,持續深入學習黨的創新理論,學習業務知識,做到在學中干、在干中學,用學習來為干部“充電”,讓學習成效真正轉化為謀劃工作、推動工作的舉措和本領。

為擔當者撐腰,破解干部“不敢為”。干部一詞,顧名思義就是要“干”,不能當“甩手掌櫃”。新形勢下,有一些干部總是抱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干得越多,錯得越多”的心理去對待工作,做事畏首畏尾,更別談創新和突破。要破解干部因害怕失誤或是犯錯“不敢為”,就要從思想源頭上進行矯正,為擔當的干部解開“心結”。各級組織部門要堅持嚴管與厚愛相結合,既要讓不作為的干部為自己的行為“買單”,也要為擔當的干部擔當,要旗幟鮮明鼓勵和保護敢於擔當的好干部。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容錯糾錯機制,明確容錯免責條件、主體、內容及程序等。同時,還要建立健全激勵保障等配套制度,讓制度成為干部想干事、願干事、敢干事的堅強后盾。(王雯)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