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雲南分網>>雲嶺時評

基層一線要厚植本土人才成長“沃土”

2022年12月09日11:18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相較外來人才,“土專家”“田秀才”“鄉創客”等生於斯長於斯的本土人才,具有情況熟悉、隊伍穩定、經驗豐富、感情深厚等優勢,是推動基層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力軍和領頭人。加大本土專家、鄉土人才的培養力度是解決基層一線人才引進難、留住難的關鍵所在。

要拓寬“識”才視野,增強就地取“才”的能力。基層一線要以鄉鎮、行業部門為單位,通過開展“大調查、大走訪”活動,對能工巧匠、種養殖專家、致富帶頭人、民間技藝傳承者、返鄉創業青年等本土人才進行走訪調查,全面摸清底數、詳細掌握技術特長,並結合當地實際分門別類建立“本土人才信息庫”,定期進行更新完善,切實加大人才儲備力度。同時,各級組織人事部門要健全完善本土人才推薦選拔機制,通過自願報名、組織推薦、綜合考察等形式,將責任心強、技能高超、發展潛力大的本土人才“挖”出來、“選”出來,確保做到人才資源和人才需求心中有數。

要夯實“育”才根基,搭建助“才”成長的平台。基層一線要聚焦人才綜合素質提升,著力構建“學歷提升+技能提升+眼界提升”的培育體系,搭建起推動人才從“大眾型”轉變為“精專型”的成長平台。要“強自身”提底氣,鼓勵通過函授學習、自考提升、在職教育、進修深造等方式,全面提升各級本土人才的學歷,讓學歷與資歷齊頭並進。要“請進來”學技能,堅持因地制宜、按需施教的原則,將各級黨校、培訓學校、實訓基地等作為主陣地,邀請科技人才、專家教授、技術骨干到基層一線、到田間地頭開展“菜單式”“訂單式”送學培訓,切實提高本土人才的科學技術水平。要“送出去”長見識,積極整合各方資源,定期組織各類別代表人才到發展前沿、產業高地、典型示范點進行參觀學習,力促觀念更新、素質提升,並將“他山之石”轉化為固本之基,重點培養一批思想新、技術強、眼界寬、水平高的復合型人才。

要用活“護”才政策,營造敬賢愛“才”的氛圍。基層一線要用好用活系列“護”才政策,全方位激勵引導人才干事創業。要注重政治激勵,將技術水平較高、作用發揮明顯、帶富能力較強的本土人才納入上級人才隊伍,並推薦作為黨員發展對象、基層后備干部儲備人選和重要崗位、“頭雁崗位”人選,切實增強身份認同和社會地位認同,讓有為者有位。要注重待遇保障,“量身定制”好本土人才激勵政策,落實好子女就學、醫療保障、獎勵補助等方面保障,改善工作生活環境,拓展職業發展空間,切實激發內生動力。要注重選樹典型,講好本土人才故事,加大宣傳力度,增強本土人才建設家鄉、服務家鄉的榮譽感和成就感,推動形成“尊才、愛才、重才”的良好社會氛圍,著力打造一支“帶不走,穩得住”的人才隊伍。

隻有做好識才、育才、護才工作,才能厚植本土人才成長“沃土”,讓各類別人才在熟悉的土地上各盡其所、各展所長,才能將人才優勢轉化為激活本地發展的“一池春水”。(楊爽)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