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州市

怒江貢山獨龍江鄉:守護好邊疆 建設好家鄉

2022年11月23日08:14 | 來源:雲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守護好邊疆 建設好家鄉

獨龍江鄉群眾喜收草果

獨龍江鄉群眾喜收草果。

初冬,獨龍江畔,層林盡染,正是草果收獲季節。

11月15日下午,溫暖的陽光洒進獨龍江峽谷,江面上的索道閃閃發亮。“好啦,放!”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獻九當村村民丁光旭大聲向對岸呼喊后,裝著百斤草果的麻袋沿著溜索滑過來,穩穩地落在地上。

“收了3噸,這是今天最后一袋。”抱著沉甸甸的草果,丁光旭滿臉喜悅。上秤、裝車、移動支付,又是豐收的一天。

這是記者走進獨龍江鄉見到的一個場景。

得知記者要採訪老縣長高德榮,獨龍江鄉宣傳委員陳露說,參加黨的二十大回來以后,老縣長高德榮一直馬不停蹄地在獨龍江鄉宣傳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

記者一路走過高德榮宣講過的地方,村民們重復老縣長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新時代,我們要齊心協力建設好家鄉、守護好邊疆,實現共同富裕。”

11月16日一早,獨龍江鄉第一支自己的建筑隊伍——雲南東冠建筑公司正在舉行第一次鄉集體經濟分紅儀式。基層黨建引領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從今年3月正式營運以來,公司已經承接了2000余萬元的基建項目。

“迪政當村8.36萬元、孔當村12.296萬元……”第一次為村裡領到集體分紅,迪政當村監督委員會主任陳永華臉上笑開了花。

迪政當村是獨龍江鄉最北端的一個自然村,如今一個名為“克勞洛鄉愁部落”的民族旅游特色村正拔地而起。繼脫貧攻堅后,獨龍江鄉接續推進鄉村振興,把生態旅游、綠色產業作為核心要素,沿獨龍江布局的迪政當村、龍元村、肖切(游客服務中心)等多個景點的設立,讓游客在獨龍江“留下來”。鄉集體經濟的不斷壯大,讓干部群眾看到了更多希望,更堅定了發展信心。

11月17日,記者在迪政當村看到,75歲的文面女李文仕正坐在自家小院編織著獨龍毯,一批批慕名而來的游客爭著與她合影。

上海游客王女士告訴記者,原打算去完丙中洛就准備返程,聽說獨龍江景區恢復對外開放,第一時間通過售票系統搶到名額就過來游玩。

“獨龍江景區是我國原始生態保存最完整的區域之一,碧綠的獨龍江、神秘的文面女、七彩的獨龍毯……這些無一不吸引著我。”臨走時,王女士著急地翻找現金想買獨龍毯,沒想到李文仕熟練地打開微信收款碼,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導游楊海平驕傲地向游客介紹,如今的獨龍江鄉,大橋大路通暢、5G覆蓋山鄉,變化數都數不過來。

過去一年都收不到一封信的獨龍江鄉,現在網購物流直接到家。獨龍江鄉的小學生們能夠通過遠程系統與北京師生同上一堂課,200多個“平安鄉村”攝像頭安裝在全鄉各村各寨,與“雲監控”平台連接,保障著家家戶戶的安全。在視頻通信技術的支持下,一個攝像頭、一個移動終端設備、一套數字化系統,通過網絡傳輸,就可以實現遠程醫療……信息高速公路的暢通讓昔日最晚進入現代社會的民族率先進入了5G時代。

“站在高黎貢山,我遙望北京城,黨的光輝照邊疆,道路越走越寬廣……”4天的採訪,記者走遍了獨龍江鄉的村村寨寨,這首獨龍族群眾自創的感恩歌時常在耳邊響起。在黨的二十大精神引領下,獨龍族群眾將把家鄉建設得更加和諧、美麗、幸福。(記者 陳飛 馬藝寧 時光遠 文/圖)

(責編:徐前、木勝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