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雲南分網>>雲嶺時評

青年要力爭在“泥土裡開出花”

2022年10月31日16:11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鄉村振興急需人才,人才以青年優先。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人才”是“五個振興”之一,也最具有能動性的力量。農村廣闊天地大有作為,正是年輕人干事創業的好舞台。筆者發現,一些鄉村青年干部或返鄉創業的年輕人,一開始充滿理想抱負,但在現實中磨礪“敗下陣來”,最終水土不服“鎩羽而歸”。

成就一番事業,尤其在農村,既要懷抱理想又要腳踏實地,既能敢作敢為又能善作善成。但對於剛走出校門、社會閱歷還不豐富的年輕人,或者雖然在農村長大后來又離開家鄉的人,處理好“理想”和“實地”的關系,需要敢作敢為,艱苦奮斗。

青年人有想法有沖勁,年紀輕有“試錯的資本”,面對農村人才的稀缺和大把的機會,燃起萬丈豪情當然是好事。但是在規劃事業之初,問問自己“真的想好了嗎”?目標計劃的可操作性是否科學?有沒有做些調研向前輩請教?可能碰到哪些阻力障礙、如何克服?能不能接受適應農村的人情世故、風俗習慣……這些問題,其實還不只是頭腦裡的疑問,都是需要在現實中砥礪磨練,需要做好思想、心態等准備。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在現實面前,“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的情況是常態,因為現實是鮮活、變化的,也是最“現實”的,必須“真刀實槍”去干才行。能否“開出鮮艷的花朵”,需要不忘初心,闖過去了就是條漢子。

筆者認識一個從發達地區返鄉,到村裡合作社工作的80后女生,成了村黨支部書記的她介紹心得時說,在村裡老一輩的合作社“元老”面前,要虛心學習、揚長避短、善於溝通。還要“甘當小學生”,要發揮年輕人文化水平的優勢,在接觸新生事物方面做好工作﹔必須講究團結的藝術,單槍匹馬不如眾人拾柴。這些“肺腑之言”,值得借鑒思考。

“有志之人立長志”,扎根鄉村也是一場“耐力跑”。在這個過程中,要學會不斷地自我激勵,積小勝為大勝。當看到自己的付出轉化為豐收的笑臉和群眾鼓起的“錢袋子”,就會覺得再多的辛苦也值得。隻有把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結合起來,才會有真正的人生價值,這是投身鄉村的理想情懷“題中應有之義”。(施春霞)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