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昆明盤龍

凸顯西南聯大品牌 打造昆明文化繁榮核心區

人民網記者 符皓 
2022年10月25日15:27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這裡有亞洲最大的人工瀑布——昆明湖瀑布公園。盤龍江日夜奔流,瀑布飛瀉而下,源源不斷地為滇池輸送清流,孕育昆明城市的綠色空間,也滋養萬千昆明市民。

這裡建有昆明最高、單體最大的商業綜合體恆隆廣場,海內外商賈雲集,展露著昆明城市蓬勃向上的發展活力。

……

這些地標,是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區的城市底氣。城區綠意盎然、商氣濃郁,為昆明的城市發展平添生機與活力。

盤龍區一角。盤龍區委宣傳部供圖

盤龍區一角。盤龍區委宣傳部供圖

但盤龍區的魅力還不止於此。盤龍區還是有名的“院士之鄉”——抗戰時期,西南聯大眾多文化名人曾在盤龍區北部的龍泉古鎮暫居,一度走出了35位院士。

在新時代昆明打造“歷史文化名城”過程中,盤龍區充分挖掘轄區西南聯大歷史印記,通過對名人舊居的“活態”保護,講好西南聯大教育救國的故事和聞一多“最后的演講”舍生取義的故事,為盤龍區日新月異的城市空間再添底蘊和魅力。

聞一多舊居。盤龍區委宣傳部供圖

聞一多舊居。盤龍區委宣傳部供圖

“院士之鄉”尋蹤

時間回到1937年,抗戰爆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南遷昆明,三校在昆明聯合成立了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彼時,部分隨遷而來的西南聯大教師及其家眷,大多選擇在昆明北郊的龍泉鎮(現為盤龍區龍泉街道片區)寄居。梁思成和林徽因、聞一多、朱自清、馮友蘭、金岳霖……一時間,一大串輝映中國近現代的文化名人和學術大咖雲集龍泉鎮,該地也成為抗戰時期大后方的歷史文化、教育科研的重鎮。

 “龍泉街道片區留下了28處西南聯大時期的歷史建筑,包括名人舊居,中國營造學社舊址、清華文科研究所舊址、北大文科研究所舊址等,龍泉鎮成為抗戰時期中國的學術高地。”盤龍區本土西南聯大歷史文化研究專家洪海波指出,聞一多的“紅燭精神”、馮友蘭的“貞元六書”、梁思成的“營造之功”、金岳霖的“龍泉論道”、嚴濟慈的“科技抗戰”等,都與寄居龍泉的生活密切相關。“盤龍區也因此成為35位院士和26位文化名人的第二故鄉。”洪海波說。

時光流轉,萬丈高樓平地起,曾經“偏居”昆明北郊的龍泉鎮,已成為昆明北部的重要城市空間。

斯人已逝,文脈尚在,風骨猶存。近年來,借助昆明城市“南控北延”的城市規劃重大發展機遇,盤龍區以龍泉古鎮博物館群落建設為重點,傳承西南聯大文脈,以文化人,助力加快北部山水新城區建設,西南聯大的歷史記憶,也在新城區的建設中“蘇醒”……

聞一多公園裡的市民文化中心外景。盤龍區委宣傳部供圖

聞一多公園裡的市民文化中心外景。盤龍區委宣傳部供圖

“活態”保護讓歷史走進現實

“充分挖掘西南聯大名人文化,並整體激活、培育文化產業,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形成有特色的專題博物館,在滿足市民文化需求的同時,對歷史建筑進行‘活態’保護,引導市民到博物館群落吸收文化養分。”盤龍區文化和旅游局主要負責人介紹,“喚醒”西南聯大的歷史記憶,“活態”保護是關鍵。

“活態”保護怎麼做?

位於盤龍區龍泉街道辦事處轄區的聞一多公園,便是其中的典型范例。

該公園掩映在一片現代化居民小區內,佔地約3.6萬平方米,主體建筑為龍泉古鎮博物館群落·市民文化中心。

漫步在聞一多公園裡,在滿目蒼翠的花草樹木中,以新月亭、紅燭亭、燭心廣場等歷史文化元素命名的園林建筑和公共設施隨處可見。

龍泉古鎮博物館群落則主要由聞一多歷史陳列館、聞一多舊居、“龍泉記憶”村史館等組成。裡面不僅對名人舊居、靜態建筑進行了維護、修繕,還在館內珍藏展出了名人書信、舊物、手稿等物品,生動形象地展示了聞一多、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婦、朱自清等西南聯大文化名人的生活工作場景,讓參觀的市民感受到原汁原味的“大師風范”。

市民文化中心內景。盤龍區委宣傳部供圖

市民文化中心內景。盤龍區委宣傳部供圖

再加上市民文化中心配套的圖書館、多功能廳,博物館群落設置的瓦貓博物館、玩具博物館等非遺文化展覽,晚上在聞一多公園晉氏宅院常態化演出的庭院京韻實驗劇《聞一多》等,使聞一多公園成為可參觀、可聆聽、可學習、可休閑、可消費的公共文化空間。

“龍泉古鎮博物館群落·市民文化中心是市民身邊看得見、摸得著、能體驗、能交互的全民美學教育空間,生活在15分鐘文化生活圈的市民們走出家門,即可到此讀書、看劇、聽曲,感受非遺、參與文化活動,接受文化浸潤。”盤龍區文化和旅游局主要負責人介紹,通過主動探索,龍泉古鎮博物館群落,也成為昆明建設歷史文化名城、打造西南聯大故裡的重要內容。

庭院京韻實驗劇《聞一多》演出現場。盤龍區委宣傳部供圖

庭院京韻實驗劇《聞一多》演出現場。盤龍區委宣傳部供圖

擦亮“文萃盤龍”名片

“西南聯大名人舊居是不可復制的稀缺資源,也是西南聯大教育救國精神產生的重要載體。”龍泉古鎮博物館群落·市民文化中心的打造,讓長期致力於西南聯大歷史文化研究的洪海波信心倍增。

在盤龍區相關部門的支持下,洪海波發起成立了龍泉古鎮文化研究院,發揮本土優勢,對西南聯大文化名人在龍泉鎮期間的工作生活開展田野式的調查研究,進一步充實西南歷史文化發掘、保護、傳承的力量。

在各界的努力下,盤龍區的西南聯大文化資源名聲日隆。

在2022年8月公布的“第六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推介項目名錄中,西南聯大舊址含龍泉鎮住區在內的項目位列榜首。

市民文化中心前的聞一多雕像。盤龍區委宣傳部供圖

市民文化中心前的聞一多雕像。盤龍區委宣傳部供圖

歷史建筑、現代空間在這裡碰撞,歷史記憶、城市人氣在這裡聚集,“活態”保護下的龍泉古鎮博物館群落,延續了“中國院士之鄉”的文化脈絡。

“盤龍區將文物資源稟賦積極轉化為文化發展動能,在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城市有機更新中,通過供給優質文化產品、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奮力打造昆明文化繁榮的核心區,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盤龍區委宣傳部主要負責人表示,盤龍區將不斷凸顯以西南聯大歷史文化為重要內容的歷史文化品牌,擦亮“文萃盤龍”名片,助推昆明“歷史文化名城”建設。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