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這個傣寨的村民,生活甜如菠蘿蜜

李發興 蔡樹菁
2022年10月22日08:38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這次的採訪有點趕。

天快黑了,記者才趕到傣族村寨拉勞村。在雲南少數民族地區採訪,像“拉勞”這樣的名字總是充滿神秘感。

拉勞村,其實是一個村民小組,隸屬於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盈江縣新城鄉廣丙村委會。

圖0-傣寨拉勞村2000余棵菠蘿蜜樹為這裡帶來“甜蜜”日子。-盈江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傣寨拉勞村2000余棵菠蘿蜜樹為這裡帶來“甜蜜”日子。盈江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在廣丙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明曉安帶領下,借著路燈燈光,沿著水泥路往村裡走。村內一牆一景,“文明新風”吹拂其間,村民飼養家禽的叫聲伴隨著潺潺水聲從遠處傳來。庭院外,村民三三兩兩或坐或站,有說有笑。

“來這裡採訪,這棵樹的故事一定要聽一聽。”走到一棵一樹分三枝的“麻榔王”前,明曉安說,這是拉勞村最亮眼的一張名片。

麻榔就是大家熟知的菠蘿蜜,是傣語的叫法。

圖1-拉勞麻榔節。-盈江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拉勞麻榔節。盈江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拉勞村盛產菠蘿蜜,一到夏末,整個村子都被菠蘿蜜的香氣圍繞。“村民臉上的笑容,比菠蘿蜜還甜蜜。”明曉安說。

菠蘿蜜在德宏各地都有種植,但麻榔鄉村文化旅游節隻在拉勞舉辦。“你們沒趕上八月初的麻榔節,各族群眾聚在一起歡歌跳舞,晚上有傣劇演出,小吃街提供上百種特色小吃。”明曉安回憶著,當時有近3萬名游客來到拉勞,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的前提下,當地村民為游客奉上了一場民族文化風情盛宴,游客們既飽口福又飽眼福。

明曉安和拉勞村村民們沒想到的是,他們從小見慣的麻榔樹,如今結的是“金果果”,“僅菠蘿蜜這一項產業,每年村民增加收入近200萬元。”

圖3-拉勞村的菠蘿蜜香甜軟糯,口感品質佳。-盈江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拉勞村的菠蘿蜜香甜軟糯,口感品質佳。盈江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在村民的記憶裡,過去的拉勞基礎設施落后,收入來源少,人居環境差,交通閉塞,豐產的菠蘿蜜常爛在地裡無人問津。

第一次蝶變,是在2014年。

那年,拉勞村被列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和“一事一議”財政獎補美麗鄉村建設項目,獲得了280多萬元的項目投資。

“當時我們就從基礎建設、垃圾處理等村子最現實、最急需、最緊迫的問題著手改善。”明曉安說,通過建設,拉勞村華麗蝶變,成了“道路硬化、路燈亮化、村庄綠化、院落美化、居住淨化”的美麗鄉村,這就為發展鄉村旅游打下了基礎。

第二次蝶變,發生在2021年。依托滬滇協作資金,村裡建設了文化活動廣場、觀光小道、旅游服務區和農特產品銷售區等項目。

圖4-拉勞村風景優美,被綠意環繞。-盈江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拉勞村風景優美,被綠意環繞。盈江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最重要的是,我們提升改造榕樹景觀區、採摘體驗區,夯實了鄉村旅游發展基礎。”明曉安介紹,早在2015年,拉勞村就抓住“菠蘿蜜”這個優勢產業,首次舉辦“品嘗拉勞麻榔、體驗傣家風情”鄉村旅游節。

經過多年耕耘,如今拉勞村共有90多畝2000余棵麻榔樹,是盈江縣連片面積最大、品質口感最佳的菠蘿蜜出產地。每到麻榔成熟季節,十裡八鄉的游客紛至沓來,想要一睹“一樹分三枝,三枝味不同”的“麻榔王”,同時赴一場“菠蘿蜜宴”。

圖5-蝶變后的拉勞村人居環境提升、村民幸福感增強。-盈江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蝶變后的拉勞村人居環境提升、村民幸福感增強。盈江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基礎設施改善后,村裡通了WiFi,足不出戶就能看到外面大千世界。拉勞村人把在短視頻平台上看到的彩虹步道修進村裡,成為今年游客們喜愛的拍照打卡點,大家分享到網上,又吸引了許多新游客前來游玩。

“今年最吸引人的,還是‘麻榔拍賣’環節。”明曉安興致勃勃地回憶當時的情景,“味道最好”“重量最重”“外形最佳”“體積最大”和“樹齡最長”的5個“最”麻榔,合計拍賣金額2萬元,其中,樹齡最長的麻榔以6千元的價格成交,刷新了歷史紀錄。拍賣所得款項將全部用於拉勞村所在的新城鄉“金秋助學”項目,為貧困學子圓夢助力。

圖6-蝶變后的拉勞村人居環境提升、村民幸福感增強。-盈江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蝶變后的拉勞村人居環境提升、村民幸福感增強。盈江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村裡的美景都還沒有看全,明年麻榔節的時候你們一定要來體驗。”採訪結束,准備離開時,明曉安跟記者握手道別,發出“甜蜜”的邀請。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