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昆明河泊所遺址考古 上榜“考古中國”重大項目

2022年10月06日08:30 | 來源:雲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昆明河泊所遺址考古 上榜“考古中國”重大項目

記者從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9月28日,國家文物局發布“考古中國”4個重大項目,雲南昆明河泊所遺址群考古發現位列其中,在漢代建筑遺跡中出土的大量封泥、簡牘,為尋找西漢所置益州郡的郡治提供了重要線索,也為雲南跨入統一多民族國家提供了重要實証。

據悉,河泊所遺址位於雲南省昆明市晉寧區上蒜鎮河泊所村,滇池東南岸,東北距出土“滇王之印”的石寨山墓地僅700余米。該遺址於上世紀50年代發現,一直被當作新石器時代貝丘遺址。通過多年的考古調查、勘探及發掘工作,初步確認了滇文化的核心區域——河泊所遺址群的大致分布范圍,即梁王山、左衛山、金砂山、龍潭山一線以西,滇池以東的區域,其核心分布區約4平方千米。其中重要發現一是封泥,二是道路,三是建筑遺跡,四是簡牘。

封泥作為信件的封緘,代表著此區域信件文書往來的對象,類似現今信件上的郵戳。2021、2022年河泊所遺址兩次發掘出土了包括“益州太守章”“建伶令印”等在內的益州郡和所轄屬縣的官員的封泥達500余枚,其年代為西漢中晚期—東漢時期,其中包含益州郡24縣中的屬縣達18個。遺址發掘區中部偏南的地方,發現一條東西向道路,路面總體寬約8米至12米,中間主體部分寬4米至5米。此外,在河泊所遺址發掘區還發現疑似建筑遺跡,其中一組溝狀遺跡,初步研判整體可能為一個環形建筑基槽,組溝南部有一條繩紋瓦片分布集中的地區,可能為建筑倒塌遺存。

遺址群考古發現帶漢字的200多枚簡牘,目前絕大部分還在清理中,已經認出的文字包括“滇池以亭行”“罪當死”“建伶長”“始元四年”(公元前83年)等。這批簡牘,是中國南方繼湖南“裡耶秦簡”之后的又一重大考古發現,是反映當時益州郡行政往來和司法制度的物証。

500余枚發掘出土的益州郡和所轄屬縣的官員的封泥,與大量簡牘相互印証,成為漢代中央在雲南行使治權的有力証據。說明早在兩千多年前,從西漢中期漢武帝設置益州郡開始,雲南已開啟跨入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進程。結合以往工作中出土的滇王金印及“滇國相印”封泥,昆明河泊所遺址考古發掘讓西漢時期西南地區“滇王”治理和郡守長官治理兩套體系均有了實物証據。考古發現同時顯示,滇文化的核心區位於滇池盆地,其文化輻射范圍可達西南、嶺南和南亞東南亞地區。(記者 張敏 李航 李文女) 

(責編:木勝玉、祝鴻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