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來 雲南臨滄實現歷史性跨越

人民網昆明8月19日電 (劉怡)8月19日,“雲南這十年”系列新聞發布會·臨滄專場發布會在雲南海埂會堂召開。會上,臨滄市委書記張之政圍繞政治文化、脫貧攻堅、經濟發展、基礎設施、對外交流、強邊固防、民生事業等多個方面,全面介紹了黨的十八大以來臨滄發展取得的歷史性成就。
張之政介紹,臨滄地處中國西南部、雲南西南部,因瀕臨瀾滄江而得名,是中國連接印度洋最近的陸路通道,是太平洋和印度洋兩大水系的分界區,北回歸線橫穿而過。瀾滄江和怒江孕育出了2.4萬平方公裡的美麗沃土,冬天不冷、夏天不熱,平均海拔1276米,年均降水量1300毫米以上,年均氣溫18.5℃,被譽為“恆春之都”。
全市9.4萬戶36.9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十年來,臨滄市9.4萬戶36.9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562個貧困村全部出列,8縣(區)全部脫貧摘帽,11個世居少數民族、6個“直過民族”、9個跨境民族全部實現整族脫貧,徹底撕掉了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標簽,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臨滄在全省率先完成農村危房改造任務,52萬農戶全部住上安居房,同時在2018年創造性開展“萬名干部規劃家鄉行動”,完成了6511個自然村村庄規劃,做法和經驗在雲南全省得到推廣,鄉村旅游加快發展,全市獲評省級美麗村庄25個。
經濟發展實力顯著增強
十年來,臨滄市地區生產總值由2012年的304.7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908.48億元,年均增長9.9%,正朝著1000億元的新台階邁進。同時,臨滄累計建成高原特色農業產業基地2200萬畝,茶葉和甘蔗種植面積、產量全省第一,堅果種植面積、品質世界第一,核桃種植面積、產量全省第二。
十年來,臨滄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成功獲批並加快建設改善,推進實施“五大行動”99個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257億元,市場主體總量突破19萬戶,商貿經濟更加活躍。
鐵路、高速公路等現代基礎設施實現歷史性跨越
通往臨滄的大臨鐵路提前建成通車,境內11條(段)高速公路全面建設,臨滄機場高速、玉臨高速(臨滄段)等建成通車,實現了高速公路從零到建成667公裡的巨大跨越,建成16條(段)1400公裡二級公路,行政村公路通暢率和抵邊自然村公路硬化率達100%﹔滄源佤山機場建成通航,鳳慶通用機場建設加快推進,有望今年年底,明年初投入使用,臨滄成為雲南省第4個同時擁有飛機、動車、高速公路、水運綜合交通體系的州(市)。
十年來,臨滄全市城鎮化率從2012年的30.1%提高到2021年的36.06%,城鎮集聚功能顯著提升。
中緬印度洋新通道建設取得重大突破
2021年8月,中緬印度洋新通道(仰光—臨滄—成都)海公鐵聯運首運成功,目前已開行14批次,累計運輸貨物約1.05萬噸,貨值將近2億元。
十年來,中緬印度洋新通道(重慶—臨滄—緬甸)國際鐵路班列成功運營,臨滄實現與中歐班列、滿俄班列和長江黃金水道的全面對接。此外,臨滄邊境經濟合作區獲批為國家級邊合區並加快建設,援緬滾弄大橋項目開工建設,與緬甸臘戍建立友好城市,在緬甸設立4個商務代表處,與緬甸在經貿、農業、警務、文化、衛生、人道救助等領域合作進一步加強。
民生改善 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
目前,臨滄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33720元、14196元,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8.99%,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了3年,各類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床位數分別增長6.26%、100.97%,居民平均預期壽命達74.85歲。
此外,臨滄市森林覆蓋率達70.2%,臨滄中心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8.1%,被評為“國家森林城市”,屬於高富含負氧離子地區。
張之政表示,未來臨滄將全力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區、興邊富民示范區、國家可持續發展示范區,建設好美麗家園、維護好民族團結、守護好神聖國土,解決好就業、教育、醫療、社保、住房、養老、環保等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圍繞中緬印度洋新通道謀劃項目、布局產業、精准招商,推進臨滄全面振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