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全鏈條加強基層人才隊伍建設
“人才引擎”賦能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近年來,雲南省堅持把人才振興作為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要素和動力引擎,著力在農村基層人才“引、育、儲、用、管”上下功夫,全鏈條加強基層人才隊伍建設,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深入實施鄉村人才“歸雁”工程,暢通渠道“引才”。雲南省印發《雲南省“十四五”期間抓黨建促鄉村振興規劃》,部署實施農村優秀人才“回引計劃”,明確由鄉鎮黨委牽頭,逐村摸排回引對象,開列“人才清單”,按照個人自願、擇優篩選、組織把關的原則做好回引工作,累計回引13576名致富帶頭人、外出經商和務工人員、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等優秀人才返鄉創業。2021年村(社區)換屆中,共有6679名回引人才進入“兩委”班子、有1464名擔任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優化了村干部隊伍整體結構,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源頭活水”。
依托地方高校和鄉鎮(街道)黨校,常態化“育才”。雲南省連續5年實施村干部能力素質和學歷水平“雙提升”行動,按照每年5000至10000名招生規模,依托雲南開放大學從全省村(社區)干部和村(居)民小組長、村(社區)黨員、致富帶頭人等后備力量中招收學員,進行本科、專科學歷教育,學費由省財政全額承擔。2018年以來,共有25900人參加“雙提升”行動,2510人取得專科或本科學歷,73人進入鄉鎮領導班子、12316人進入村(社區)“兩委”班子。雲南省全覆蓋建立鄉鎮(街道)黨校1425所,每年開展“萬名黨員進黨校”培訓,不斷強化基層黨員、干部理論武裝,開闊眼界思路、提升工作本領。今年以來,全省累計開展“萬名黨員進黨校”培訓1.5萬余期,培訓260余萬人次,有效提升了基層人才隊伍整體素質。
全覆蓋建立鄉鎮(街道)青年人才黨支部,精心“儲才”。在全省鄉鎮(街道)全覆蓋建立1651個青年人才黨支部,擇優吸納一批35歲以下,熟悉生產經營、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基層治理的農村優秀人才,由鄉鎮(街道)黨組織直接聯系培養。通過常態化開展崗位練兵、技能提升、擂台比武等專項活動,不斷提升青年人才實戰能力。對表現優秀、群眾認可的,向鄉鎮(街道)黨組織推薦,納入村級組織后備干部培養管理,及時向村“兩委”班子輸送。2021年村(社區)換屆期間,8797名青年人才黨支部培養的本土后備力量當選為村(社區)“兩委”成員,切實為鄉村振興提供了人才支撐,確保了基層干部隊伍后繼有人。
搭建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廣闊舞台,千方百計“用才”。雲南省從2021年起開展“萬名人才興萬村”行動,從全省范圍內組織1萬名農村急需的專業型人才,結對服務1萬個行政村(社區),推動不同單位、地區把資源、資金、項目等引入鄉村,助力現代農業發展、集體產業壯大、鄉村文化繁榮、鄉村治理有效。同時,以中央“科技特派團”“博士服務團”等組團式幫扶為契機,挑選學歷高、基礎好、有培養潛力的基層黨員、干部,採取“師傅帶徒弟”“團隊帶團隊”等方式跟班學習、研修培訓,著力培養一批帶不走的“土專家”“田秀才”“鄉創客”,為建設好美麗家園建言獻策、擔當作為。
深入實施村級事務“陽光工程”,從嚴從實“管才”。聚焦抓好村(社區)換屆后“一肩挑”人員的管理監督,省委組織部會同省紀委省監委、省民政廳、省農業農村廳聯合出台《關於實施村級事務陽光工程的12條措施》,進一步完善“四議兩公開”議事決策機制,構建常態化、立體式、全方位的村干部長效監督約束機制,讓村級事務在陽光下運行。(記者 郎晶晶 通訊員 楊狄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