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雲南分網>>雲嶺時評

用好“三個加法”助力鄉村振興

2022年08月18日09:44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當前,我國正處於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關鍵時期,要用好“三個加法”,為鄉村振興助力增效。

“走出去+引進來”,致富思路活起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走出去”向起步早、起點高、效益好、示范強的“領頭羊”學習先進經驗,學習各地在集體經濟發展、產業融合、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等方面的創新做法,在對標先進中持續提升農村的治理水平和基層干部的綜合素質能力﹔要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引進來”優秀的農村產業項目和管理人才,以基層黨建為引領,立足村級資源稟賦,實施“黨支部+合作社+農戶”運營模式,按照“一村一策”規劃發展模式,因地制宜、因戶施策,以學促干,變思路為行動、變措施為成果,為群眾找准致富門路。

“富口袋+富腦袋”,幸福生活走出來。實現鄉村振興是一個物質積累的過程,同時也是精神豐實的過程,不僅要家家“倉廩實衣食足”,也要人人“知禮節明榮辱”。在“富口袋”的同時,要著力繁榮鄉村文化,推動鄉風文明建設。要堅持以文化人、以文培元,加快構建農村公共文化體系,完善農村文化活動場所,讓更多農民群眾惠享文化成果﹔要傳承發展鄉村特色文化,深入挖掘其中蘊含的優秀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激發鄉村文化活力﹔要注重保護好文物古跡、傳統村落等,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打造獨具鄉村特色的文化品牌,繪就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畫卷。

“謀當前+慮長遠”,長效機制建起來。鄉村振興是一項長期性、綜合性的工作,既要做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的“當下”事,也要做打基礎、利未來的“長遠”事。要以農業發展為主線,圍繞綠色發展“底色”,積極推動農旅融合發展,做實產業興旺“文章”﹔要提升農村教育質量,著力阻斷脫貧后可能返貧的代際傳遞,為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建設提供源頭活水﹔部分鄉村由於歷史欠賬較多,在“雙基”建設、產業發展等方面仍存在較大短板,要不斷完善農村道路、水利、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和基本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能力建設,為長遠發展提供重要保障和動力。(楊琴)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