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蒙自通過"國際(過橋米線)美食名城"評審

7月24日,雲南省紅河州蒙自市申報“國際(過橋米線)美食名城”評審會議召開,蒙自市順利通過“國際(過橋米線)美食名城”評審。
“國際(過橋米線)美食名城”評審專家組組長、世界中餐業聯合會國際烹飪教育委員會副主席、紅河學院校長於干千,紅河州委常委、蒙自市委書記李梅,市委副書記李興權,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彪,市政協主席符世海參加會議。
會上,於干千宣讀了評審報告。專家組認為,蒙自創建“國際(過橋米線)美食名城”具有四個優勢:一是過橋米線兼具了飲食文化在地性和飲食消費包容性﹔二是過橋米線實現了產業和民生的雙重賦能﹔三是過橋米線體現了文化和品牌的雙向驅動﹔四是過橋米線具備了“走出去”的國際渠道優勢和聲譽優勢。
專家組希望蒙自市做實過橋米線的各個環節,從過橋米線產業、運營模式、營銷模式、連鎖模式、人才培養、物流配送等方面打造出蒙自樣本,不斷豐富過橋米線的內涵與外延,使之成為雲南、乃至全國各族人民的向往。“國際(過橋米線)美食名城”在彰顯地方特色的同時,要加入國際元素和國際色彩,讓“國際(過橋米線)美食名城”名副其實。要以立足當下的發展思維,利用好現有資源,借鑒好全國各地的美食經驗,推廣好蒙自過橋米線。
會上,於干千向李梅移交了評審報告。綜合多方面因素和條件,並嚴謹對照申報標准,經過充分討論和研究,專家組向世界中餐業聯合會給出了授予蒙自“國際(過橋米線)美食名城”稱號的建議。
蒙自過橋米線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為何蒙自過橋米線能夠獲得如此殊榮?一起看看,專家眼裡的蒙自過橋米線是什麼樣?
過橋米線見証了滇南水稻種植、南稻北面互鑒交融、多民族交流的發展進程,是歷史變遷和民族交融中包容開放的創新產物。
用“妻子過橋送飯”“秀才考取功名”等飽含儒家文化思想內容的故事傳說深化過橋米線文化內涵,成為當下中國傳統文化對外傳播的生動素材。將中國傳統飲食文化求吉向善的美好祈願賦予過橋米線的食用過程中,形成了“一旦富貴,一蛋圓滿富貴有,放入鵪鶉蛋﹔二如來運,二燙鮮肉運長久,放入生肉片﹔……九九同心,九放韭菜齊同心﹔十全十美,十放米線過橋圓”的獨特過橋米線品鑒儀式。
兼收並蓄蒙自世居少數民族飲食風俗,過橋米線配料中吸收了彝族“食鮮”習慣,增加生魚片、生脊肉片、生鵪鶉蛋等“鮮食”內容,增強了過橋米線融合邊疆民族文化的特色。
數據顯示,在本土小吃影響力靠前的成都、重慶和西安,過橋米線的門店數量都超過8000多家,過橋米線完全具備與本地小吃抗衡的市場熱度,在北上廣深、杭州、南京、天津、蘇州等餐飲消費競爭激烈的一線城市,過橋米線門店數超過5萬家﹔根據目前全國知名連鎖米線品牌的注冊地和門店分布區域,過橋米線在本省之外,已形成了江浙滬、廣深和山東等三大消費集聚陣營。
過橋米線是蒙自的城市文化形象和城市品牌
過橋米線不僅是蒙自人的飲食生活方式,也是蒙自人饋贈給中國餐飲市場的禮物。蒙自過橋米線在蒙自人的智慧和努力下,不僅為滇菜文化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且為蒙自城市文化形象和城市品牌個性作了最生動的注解。
2009年蒙自過橋米線為蒙自贏得“中國過橋米線之鄉”和“地理標志証明商標”的殊榮。無數美食愛好者、投資人投身到過橋米線品牌打造和過橋米線餐飲企業擴張中,隨著各類米線品牌企業的全國乃至全世界擴張,在講述蒙自過橋米線文化故事的同時,將進一步擦亮蒙自的城市品牌,立體化蒙自的城市個性。
2009年至今,蒙自過橋米線文化節已舉辦十余屆,圍繞著過橋米線IP的創意集市、創意手工藝品、伴手禮等不斷涌現,節慶期間,蒙自市石榴庄園、過橋米線小鎮熱鬧非凡,不斷吸引國內外游客大量參與。通過抖音、快手等新興短視頻網絡平台,吸引了大批年輕粉絲。
飲食類非遺傳承,讓過橋米線配菜、配料不斷豐富,能滿足不同口味需求,雞蓉蛋花、蘸水過橋米線等創意層出不窮、新品類不斷涌現。
傳承創新過橋米線,是蒙自為之奮斗的事業。蒙自將舉全市之力擦亮“百年過橋米線”這張名片,讓過橋米線走向全國、走向世界。(陳文剛、王曉梅、杜孟霓、張艷娥)
來源: 蒙自市融媒體中心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