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社會

陳鴻睿:從雲大起步 開創互聯網科技新路徑

人民網記者 符皓
2022年06月21日08:14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陳鴻睿對母校雲南大學的寄語:

會澤百家,至公天下。值母校百年華誕之際,祝母校積歷史厚韻,再譜華章,越來越好。祝學弟學妹們珍惜在學校的美好時光,努力學習,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在1月19日出生,這天恰好是農歷冬月29日,又是三九節令第9天。生逢“三九”,母親特意為陳鴻睿取了個小名:三九。

那時,陳鴻睿的母親不會想到,自己為兒子取的小名,多年后會成就他的事業和人生。

二十一年后,正在雲南大學讀大三的陳鴻睿,以“三九”為名開始創業,成立了一個專賣手機的互聯網平台,自此一發不可收拾。經過10余年發展,至2022年其公司已成為地跨多省、含360家門店共3700多人的互聯網科技企業,成為西南地區最大的消費類電子產品零售服務企業,2021年公司營業額高達23億元。

今年37歲的陳鴻睿,現為九機網CEO。他創立的互聯網科技企業,曾於2016年入選中國互聯網企業100強。年紀尚輕,陳鴻睿成功的背后,有何秘訣?

九機網門店店員正在接待客戶。受訪者供圖

九機門店店員正在接待客戶。受訪者供圖

高中觸“電” 入“網”情深

倉庫物流配送車間裡,智能機器人有條不紊地按照指令運送貨物﹔辦公區域,數百名程序員、運維人員正在緊張有序地對著電腦忙碌……這是位於昆明市五華區金鼎科技園的九機總部。

看到眼前這個運轉高效、充滿活力的企業,記者忍不住將還未見到的陳鴻睿形象與“霸道總裁”的人設聯系起來。

在工作人員帶領下,敲開陳鴻睿辦公室,出現在眼前的,卻是一個戴副眼鏡、外表斯文、說話柔聲細語的年輕人。

這副溫文爾雅的模樣,很難讓人將他與之前想象的“霸道總裁”聯系起來。

事實上,這種內外反差的印象還不僅限於此,隨著與他交流的深入,一個曾經的“叛逆”少年形象浮現在記者腦海。

陳鴻睿回憶,高一時,網吧剛剛在他的老家紅河瀘西縣城興起。電腦裡的網絡世界,為他這個農村青年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不久之后,簡單的網上聊天,已經不能滿足陳鴻睿對互聯網的好奇。他開始訂閱電腦報刊,瘋狂汲取有關電腦的專業知識。

“很多同學十點半下晚自習后,會在校園裡的路燈下看書學習,我自己也會去看,隻不過看的卻是電腦專業雜志。”直到如今,陳鴻睿依然對高中時痴迷電腦的“瘋狂狀態”記憶猶新。

幾個月下來,陳鴻睿的電腦技術精進不少。

在當時,電腦藍屏、中病毒、網絡不通等問題很常見,但網吧工作人員對電腦還很生疏。靠著從報刊雜志上學來的計算機知識,陳鴻睿主動幫忙解決問題。時間一長,因為課余時間經常出入網吧,全縣網吧有電腦出了故障的,都來找陳鴻睿幫忙。

此時的陳鴻睿,開始展現出在互聯網領域的商業天賦。

那時,網上聊天室還很熱門。掌握了基礎計算機專業技能的陳鴻睿,萌生了搭建聊天室賺錢的想法。

九機網AGV貨到人揀選系統。受訪者供圖

九機AGV貨到人揀選系統。受訪者供圖

作為高中生,每月除了家裡給的生活費,再無余錢。搭建聊天室,需要申請域名、租用服務器、搭建空間,都需要錢,咋辦?

“建聊天室,通過賣會員一定能賺錢!”一門心思扑在互聯網上的陳鴻睿,想到了眾籌的法子。他找了20多個同學,籌集了2000多元開始實施他的計劃。所有參與的同學,都成為他創建的聊天室會員。

為了增加人氣,陳鴻睿特地拿出200元,印刷了聊天室的宣傳單。每天下晚自習后,他就帶著同學去縣城各交通路口、網吧門口發傳單,宣傳他的聊天室。這還不算,后來,陳鴻睿還將網吧發展成為他聊天室會員的銷售代理點。

就這樣,靠著這股痴迷勁,還是高中生的陳鴻睿,在互聯網上掘得了第一桶金,買了全校第一台MP3 ,惹得同學羨慕不已。在高中畢業拍畢業照時,很多同學都借他的MP3挂在胸前拍了照片。

流連網吧,但陳鴻睿並沒有沉淪其中,聰明好學的他並沒有落下學業,學習理科的他,成績也十分拔尖。

2003年,陳鴻睿以優異成績考上雲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收到錄取通知書后,陳鴻睿收獲了一份特殊的禮物——母親花費9000多元,給他買了一台電腦。

九機網維修工程師培訓。受訪者供圖

九機維修工程師培訓。受訪者供圖

雲大筑夢 搭“網”揚帆

上大學后,讀自己心愛的計算機專業,學習系統的電腦和互聯網專業知識,陳鴻睿更加如魚得水。

相比高中,大學的學習更加自由,陳鴻睿全身心投入到計算機相關領域的知識學習中。別人玩游戲,他在鑽研電腦技術﹔別人看小說,他在看電腦專業書籍。

“那時學校宿舍24小時不斷電,也方便鑽研學習。”直到現在,陳鴻睿還對那時雲大創造的學習環境念念不忘。他感慨:“雲大提供了寬鬆的學習環境,使我有了充分的空間來發揮自己的長處,最后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自主創業。”

那時,雲大新校區還沒有建成,住在校本部的陳鴻睿,每天下課后經過校門口的電腦城,他都要進去轉一圈,了解電腦新產品和相關配件。

時間一久,電腦城每家商戶的電腦配置單和報價單他都爛熟於胸。不僅如此,他還和電腦城裡的商戶混熟了,遇到同學買電腦介紹過去,都能得個優惠價。

陳鴻睿的專業技能很快就在本專業的同學中脫穎而出,名聲很快傳遍整棟宿舍樓。

同學買電腦找他推薦,電腦出故障找他幫忙修理。甚至還有同學放心大膽地去買二手電腦,不怕被坑,隻因“壞了有陳鴻睿修”。

像高中時那樣,掌握了專業技術,陳鴻睿的商業天賦又開始“蠢蠢欲動”。

賣游戲裝備和二手硬盤,提供數據恢復服務……靠著自己的技術賺錢,從大二開始,陳鴻睿基本上已不用向家裡要錢了。

2005年前后,昆明市場上開始出現智能手機,不過價格卻與網上差價很大。

“要不我建個網站,把手機賣給本地人。價格低一點,肯定有優勢。”陳鴻睿看到了商機。

2006年,讀大三的陳鴻睿開始創業。他先是到深圳找了一個供貨商,然后在宿舍熬了兩個通宵,搭建了“三九手機網”銷售手機。平時隻要一有時間,他就去網上各種論壇到處發帖推銷他的網站。

彼時,剛興起的智能手機程序很不穩定,經常需要刷機。消費者有刷機需求時,刷機麻煩不算,動輒三四百元的刷機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陳鴻睿利用自己搭建的銷售平台和技術優勢,向顧客承諾,隻要在自己的網站購買的手機,免費提供刷機服務。

一傳十、十傳百,他的網站很快傳開了,購買手機的人絡繹不絕。

不過,初創之時,顧客購買手機,在網上看好后,都要到陳鴻睿的宿舍看機。時間久了,人一多,進出宿舍多有不便。

網站搭建起來不久后,隨著業務的增多,陳鴻睿索性搬出宿舍,在學校旁邊租了一套民房,購買了幾張二手桌椅和幾台二手電腦,在課余時間開始全身心投入到網站運維和手機銷售中。

由此,陳鴻睿開啟了互聯網科技領域的創業。

九機網后端開發團隊。受訪者供圖

九機后端開發團隊。受訪者供圖

“極致”追求 “模式”出圈

1名員工,3 名員工,10 名員工……3700 多名員工。

短短十余年時間,創業路上,陳鴻睿一路勢如破竹。

“管理有方?目標明確?”隨著聲名日隆,外界對陳鴻睿一帆風順的創業之路充滿好奇。

“沒有考慮那麼多,就是硬著頭皮上。每一步前行和創新,其實都是被逼出來的。”陳鴻睿的回答有些出人意料。

陳鴻睿這不是謙虛,也不是有所隱瞞。看看下面的事例,就會對他的解釋釋然了。

剛開始賣手機時,陳鴻睿心中並沒有想到更多,隻想著多賺點零花錢﹔哪怕從宿舍搬出來后租房開店,他也隻想著盡可能把投入的成本收回來。

創業初期,從網站發帖、電話接線,到銷售導購,軟件升級刷機,物流打包,騎電動車送貨,都是陳鴻睿自己一個人負責。一部分客戶在昆明牛街庄、滇池路等較遠區域,離門店有幾十公裡的距離,陳鴻睿每次騎電動車去送貨,回來都隻能推著車回來,因為電動車沒電了。

因為沒有經驗,陳鴻睿在公司管理及發展上也踩了很多“坑”。像2016年其公司入選中國互聯網企業100強時,陳鴻睿開始重視商標的重要性,但去注冊時卻發現,“三九”已無法注冊,不得不把公司更名為九機網。

但也正是這些“坑“,倒逼著陳鴻睿去思考如何管理公司。好在,勤奮好學的他憑著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一路摸索,一路學習,一路成長。

“方法流程化、能力平台化、組織開放化”。

“路是對的,就不怕路遠﹔方向錯了,停下來就是前進。”

“成為最值得信賴的、可持續發展的消費類電子產品零售服務商和行業賦能者。”

……

經過10余年的市場錘煉,九機的經營管理一步步規范,企業價值導向逐漸清晰明了。

作為理工技術男的陳鴻睿,則繼續以他對計算機及互聯網技術的不懈追求,管理和影響著企業。

九機網核心管理團隊。受訪者供圖

九機核心管理團隊。受訪者供圖

陳鴻睿不斷引入高端技術人才。至如今公司后端管理技術人員有三分之一以上都畢業於985、211大學。全公司員工平均年齡26歲,團隊朝氣蓬勃、充滿活力。

他推崇技術至上。不斷將“用互聯網思維和IT技術驅動業務發展”“能用系統解決的就不依賴人”“通過內部驅動開發,提升用戶體驗”等技術理念傳導給公司的研發團隊。

對技術的極致追求,也讓陳鴻睿收獲了意外之喜。

此前,九機的業務主要靠銷售手機、電腦、智能家居等電子產品及相關配件。隨著在業界聲名鵲起,省內外來九機參觀交流學習的企業絡繹不絕。2019年,有企業到訪參觀后,看到九機獨立研發的系列管理銷售系統運轉精准高效,當場提出:“能不能把你們的系統賣給我們?”

由此,九機在之前互聯網電子消費產品零售商的定位上,又增加了“行業賦能者”角色,對外輸出九機管理模式並提供系統化支持。

據介紹,至2021年,九機模式“輸出”版塊的營收額已佔總營收額的30%,未來有希望繼續提升。

扎根電子零售行業10余年,陳鴻睿用IT技術及互聯網思維驅動零售業,走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發展路徑。

坐在陳鴻睿辦公室,在聆聽他的創業故事中,不知不覺一個下午的時間已經過去。臨採訪結束,陳鴻睿仍不斷向記者提起,多年以前在雲大求學時,那種沒日沒夜鑽研的忘我狀態:在24小時不斷電的宿舍裡,整天坐在電腦前,餓了就點宿舍樓下的外賣……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