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中老鐵路 黃金通道

2022年06月21日08:25 | 來源:昆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中老鐵路 黃金通道

  2022年1月1日,中老鐵路新年首趟國際貨物列車從中鐵聯集昆明中心站開往老撾萬象。 新華社

  中鐵聯集昆明中心站。 記者劉凱達攝

  騰俊國際陸港公鐵聯運中心集裝箱堆場。 記者劉凱達攝

  騰俊國際陸港公鐵聯運指揮中心。 記者劉凱達攝

  行駛在中老鐵路上的列車。 新華社

  “中老鐵路是兩國互利合作的旗艦項目。鐵路一通,昆明到萬象從此山不再高、路不再長。雙方要再接再厲、善作善成,把鐵路維護好、運營好,把沿線開發好、建設好,打造黃金線路,造福兩國民眾。”

  ——2021年12月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通過視頻連線出席中老鐵路通車儀式時指出

  鋼鐵巨龍縱貫山巒、橫穿江河,承載著中老兩國人民世代友誼的列車,飛馳在中老鐵路上。

  中老鐵路北起中國昆明、南至老撾萬象,全長1035公裡。這是一條與奮斗同行、與山川同美的蜿蜒鋼龍,這是一條普惠民生、聯通未來的光明大道。中老鐵路開通運營6個月,客貨運輸呈現量質齊升態勢。中老鐵路在中國和東盟間構建了一條內外聯動、便捷高效的國際黃金物流大通道,給中國內陸地區面向東盟的物流格局帶來巨大變化。

  昆明作為中老鐵路的起點,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市場優勢、通道優勢、開放優勢和門戶地位更加凸顯。昆明正成為面向南亞東南亞和環印度洋周邊經濟圈的國際物流新通道中心和國際物流樞紐。

  國際黃金物流大通道作用顯現

  位於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昆明片區王家營的中鐵聯集昆明中心站(以下簡稱“昆明中心站”),運輸叉車來回穿梭,貨物整裝待發。作為中老鐵路國際班列起點站,昆明中心站承擔著雲南路網約70%的中老國際貨運發送量。

  昆明中心站還依托中老鐵路,組織開行了中老品牌列車“瀾湄快線”。該列車與其他中老國際貨運列車相比,具有通關時間短、運行速度快、到貨時間可控、線上線下服務優等特點,是中國昆明與老撾萬象間固定循環的“客車化”貨運產品。截至6月7日,昆明中心站共開行“瀾湄快線”54列528車。

  2021年,上海仁承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昆明分公司全年發送東南亞的貨物僅10噸。2022年,該公司將跨境貨物的發運點遷移至昆明中心站,不到半年時間,公司跨境貨物的發送量已超過了6萬噸。

  昆明鐵定達國際物流有限公司運營總監羅熾堯說:“中老鐵路一開通,我們就在昆明成立了公司。剛開始公司一個月的貨物承運量隻有80多個櫃,后來每個月可達300櫃,預計到今年7月,每月可達500櫃。發往泰國的電子產品通過中老鐵路運送,比之前時效縮短了2至3天,成本也節約了20%至30%。通關手續更加便捷,以前辦理貨物通關手續要2到3天,現在隻要幾個小時就能完成。”

  統計顯示,截至2022年6月7日,昆明中心站共計開行中老國際貨運列車186列4281車,發運貨物總重量達8.26萬噸,貨值約37.9億元人民幣,主要發送的貨物品類有化肥、蔬菜、布料、機械設備配件、單晶硅片、電子配件、日用百貨、食品、防疫物資、跨境電商貨物等。到達的中老國際貨運列車1568車,貨物總重量4.47萬噸。

  此外,位於昆明中心站內的昆明鐵路國際班列海關監管作業場所正在加緊建設中,其中一期工程項目將於本月底投入運營。昆明鐵路國際班列海關監管作業場所建成后,集裝箱貨物在昆明中心站可實現發送就地報關或國際到達清關,可提高貨物流通效率、優化物流模式、降低企業成本。

  地區間國際冷鏈物流網絡初步建立

  由雲南騰晉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騰晉物流公司”)投資建設的騰俊國際陸港,是國家發展改革委“一帶一路”建設重大項目庫的重點項目、國家“十四五”規劃中的西部陸海新通道項目、中老鐵路首列冷鏈國際貨運列車始發地。

  “陸港現在的業務非常繁忙,堆場上都堆滿了貨櫃。”騰晉物流公司董事湯茂介紹,截至6月9日,騰俊國際陸港依托中老鐵路共計完成貨物到發1600余櫃,累計貨運量佔中老鐵路全國總量的10%,運輸貨物品類包括蔬菜、鮮花、水果、橡膠、鐵礦石等。

  湯茂表示,隨著RCEP協議的正式實施,中國與東盟之間的經貿往來更加密切,物資流動更加頻繁,對跨境物流通道的需求也更加迫切。騰俊國際陸港將以中老鐵路為契機,深化區域間供應鏈的合作,持續構建高效穩定的國際冷鏈物流新通道,為中國—東盟互聯互通和經濟貿易合作注入發展新動能。

  目前,騰俊國際陸港開行的冷鏈國際貨運列車,主要依托中老鐵路,採用“門到門”“一櫃到底”的公鐵聯運模式,將雲南的蔬菜、鮮花運送至老撾萬象、泰國曼谷等東南亞國家。從今年5月起,騰俊國際陸港還通過創新線路設計和運輸組織方式,將泰國、越南等地的水果運輸至騰俊國際陸港后分撥至全國各地,實現中老鐵路冷鏈國際聯運的雙向對流。這也意味著騰俊國際陸港中老鐵路冷鏈國際運輸進入常態化運營,同時初步建立了覆蓋南亞東南亞的地區間國際冷鏈物流網絡。(記者廖興陽)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