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熱土 綠色崛起

中國共產黨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最早創建的革命根據地之一、雲南第一塊紅色根據地……一個個紅色地標,燭照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奮斗征程。
加快老區振興,產業振興是關鍵。從文山三七擁抱數字化,到“硯菜”直達粵港澳大灣區,再到世界500強企業舞動綠色鋁全產業鏈,在這片紅色熱土上,綠色崛起的氣息扑面而來。
永不褪色的紅,拔節生長的綠,成為壯鄉苗嶺發展的鮮明底色。
一棵草演繹新傳奇
位於文山市城郊的文山三七產業園區登高片區,廠房鱗次櫛比,30多家生物醫藥類企業匯集於此,已形成以三七科研、加工、交易、展示為一體的產業帶。
碧水淙淙,綠樹蔥蘢,龍頭企業文山七花公司的花園式工廠讓人眼前一亮。除了環境,這裡的工業化、數字化同樣令人稱道。
在封閉的綜合制劑車間內,自動化設備快速運轉,少有工人操作的身影。據介紹,這條以鮮三七為主原料的口服液生產線,每分鐘可灌裝1000支,年產量達3億支。
“用手機掃描產品二維碼,消費者對每一盒三七都能夠輕鬆實現源頭追溯。”工作人員介紹,從種植端良種選育開始,到生產加工、第三方檢測,最后到現代倉儲配送、電子交易,全產業鏈要素實現了全過程數字化管理。數字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不僅改變了道地藥材的生產方式,還催生了新的空間,搭建起覆蓋農戶、企業、客戶、監管方及消費者的產業生態圈。
三七高質量輪作系統不健全是困擾文山三七產業可持續發展的“老大難”問題。走進七花公司種植基地,由人工智能環境控制系統“掌管”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的科技大棚裡,一盆盆採用現代化水肥一體滴灌培育的三七郁郁蔥蔥、生機勃勃。
“我們正在聯合專家學者搭建工業化種植技術研究平台,利用工業化、數字化的邏輯來解決農業問題。從三七無土栽培著手,攻關三七工廠化種植課題。”展望未來,基地主管秦孔雲興奮地說,“這將是三七產業種植端由傳統農業邁向工業化的重大變革。”
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做強實體經濟,文山三七這一積澱深厚、輻射帶動面廣的老產業,正煥發出新活力。2021年,全州以三七為重點的中藥材種植面積達180萬畝,實現綜合產值260億元,同比增長18.2%。
實施三七種質資源保護開發,做強三七種業和標准化基地,推動七花、特安吶等龍頭企業上市,打造世界“三七之都”……邁入“十四五”,文山州三七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的步伐更加有力。
這株“南國神草”正在演繹新的傳奇。
一張牌勇闖大市場
在硯山,一棵棵蔬菜連接了千家萬戶,也聯通了粵港澳大灣區的“菜籃子”。
下午採摘、晚上出貨,由冷藏車運往廣州。不到24小時,“硯菜”便帶著高原的雨露抵達粵港澳大灣區。
走進硯山縣平遠鎮、稼依鎮,連片規模種植的蔬菜基地隨處可見。在一批龍頭企業和271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下,全縣蔬菜種植面積近80萬畝,產業后勁凸顯。
“硯菜”走俏市場,有北回歸線穿境而過的生態優勢,有滇桂粵大通道的區位優勢,更有規模優勢,辣椒就是其中的代表。硯山縣辣椒種植面積達55.7萬畝,居全國縣域前列。
在這條產業鏈裡,“90后”新農人莫澤找准了位置——專注做好專業育苗一件事。在位於維摩鄉炭房社區的育苗溫棚內,一塊塊分區的苗圃上夾有彩色名牌,上面標注著一戶戶椒農的名字與辣椒品種。“委托我育苗的客戶,近有州內各縣,遠到紅河、楚雄等州市。”莫澤說。
“文品”出滇的故事,不止蔬菜一家。
在廣南,一頭牛連接著“衣食萬戶”,鏈接了“一縣一業”大產業。2021年,全縣存欄牛30.94萬頭,肉牛產業成為當地帶動面最廣的單項農業產業。
廣南縣蓮城鎮那朵村牧場,連片萬畝草地如畫般鋪展開來,高峰牛群散落其間。牧場中心,整合上海市東西部協作資金建設的高效精准定向良種繁育體系凍精站即將投入使用。“凍精站啟用后,凍精配種技術將成倍增加良種繁殖率和高端牛肉出肉率。”廣南縣高級畜牧師農勝虎說。
今年以來,廣南肉牛產業喜事連連,首個現代屠宰廠投入運營,告別了養殖戶隻能向外售賣活牛的歷史。“經過加工,一片雪花牛肉可以賣到上千元。”雲南谷多農牧業有限公司肉牛屠宰加工廠負責人周宏兵告訴記者,這條融合4國先進工藝的生產線,年最大屠宰量達10萬頭。如今,高峰牛肉已經走出了大山,走向了全國。
延鏈、補鏈、強鏈,文山高原特色農業全產業鏈條不斷向兩頭延展,既穩住了“糧袋子”“菜籃子”,也穩住了老區群眾的“錢袋子”。
一錠鋁激活新動能
走進分布於文山州3縣市的3大綠色鋁產業園區,項目建設熱潮涌動。一個目標常被提及:“努力實現鋁液100%就地轉化。”
從無到有,從空白州到全省產能大州,綠色鋁產業的崛起,無疑是文山州產業發展的大事。
在文山市馬塘工業園區,雲南文山鋁業有限公司氧化鋁生產管控中心實產區主管李小波告訴記者,“通過技術攻關,將相對溶出率提高2%左右,現在處於行業領先水平。”2021年,文山鋁業全年營業收入增長166.71%,帶動馬塘工業園區產值首次突破100億元。
近年來,文山州推進綠色能源與綠色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全力打造“中國綠色鋁谷”核心區,先后引進魏橋、神火、中鋁等一批世界500強、中國300強企業落戶文山。目前,全州建成電解鋁產能248萬噸,簽約落地下游加工項目11個、加工產能355萬噸。綠色鋁全產業鏈初步形成,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居全省前列。
從空中俯瞰,山巒之中的富寧縣綠色鋁產業示范園區蔚為壯觀。自2019年底,雲南神火90萬噸電解鋁項目在這裡投產以來,園區已實現產值163.87億元。眼下,以商招商,一批中下游企業項目正溯游而來。據園區初步測算,從鋁液到鋁合金錠、鋁棒、鋁板、鋁卷、太陽能邊框再到鋁型材等中下游配套加工,在全部實現就地轉化后,園區工業產值預計超過500億元,可提供3000個就業崗位。
綠色鋁產業正成為文山州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文山州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同志介紹,隨著產能的逐步釋放和延鏈補鏈工作的不斷推進,全州“十四五”末綠色鋁產業年產值有望實現3000億元。
一邊是老產業“老樹發新枝”,一邊是新動能加速培育。一錠鋁、一張牌、一棵草,由點及面,映射出文山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的雄心抱負。
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一幅老區振興、經濟活力迸發的新畫卷正在壯鄉苗嶺展開。(張文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