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守護瀘沽湖碧水藍天

2022年03月16日08:20 | 來源:雲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守護瀘沽湖碧水藍天

川滇合作 共同推進治理保護

瀘沽湖位於雲南省和四川省交界處,為川滇共轄。近年來,瀘沽湖水質保持穩定向好,水質穩定保持在國家地表水Ⅰ類標准,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成效初顯。

為做好瀘沽湖保護治理工作,川滇兩省人民政府聯合下發《川滇兩省共同保護治理瀘沽湖“1+3”方案》,建立了滇川共治工作機制,構建了綜合執法+聯合執法+社區協管的格局,並認真執行了川滇聯席會議制度。兩省省級層面每年至少組織一次聯合巡湖及工作聯席會議。

2020年寧蒗彝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和川滇兩省景區管理部門多次召開聯席會議,對水質監測、旅游限流接待、出水河道清淤等方面進行統一研究。

為提升瀘沽湖景區的治安綜合管理和服務工作能力,兩省初步建立了寧蒗縣與鹽源縣的警務聯合機制。雙方景區派出所就警務信息互通、警力資源共享、邊界聯防互動、優化巡湖路線、打擊和預防犯罪、保護生態資源等方面達成共識。

目前,兩省相關部門已開展了環境保護、漁政管理、增殖放流等方面的多次聯合執法活動,並嚴格執行了金沙江干支流和瀘沽湖等重點流域全面封湖禁捕通知。

此外,為加快川滇兩省系統性保護治理工作進度,麗江瀘沽湖管理局還與涼山州摩梭家園暨瀘沽湖旅游景區管理局成立了瀘沽湖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聯合推進領導小組。目前,環湖截污工程和共建污水處理廠項目正在推進中。

鐵腕整治 決不讓一滴污水入湖

“要實現不讓一滴污水流入瀘沽湖,永保Ⅰ類水質的目標,必須堅持最嚴格的保護措施。”寧蒗縣委副書記、瀘沽湖管理局局長徐開誠表示,80米生態紅線是瀘沽湖保護與整治一系列舉措的重要部分,成效十分明顯。

按照“游在湖邊、吃住在湖外”的指導思想,瀘沽湖管理局將臨湖80米范圍內160戶民居客棧建筑進行退出拆除,並將騰退出來的土地全部用於環湖生態廊道和濕地緩沖帶建設,實現了從“人進湖退”到“人退湖進”的歷史性變革。同時,為保証治理成效長期保持,規范了湖區活動以及湖周經營活動。劃定游船實驗區、游覽線路,限定游船活動區域,禁止燃油、機動、金屬船隻入湖,並強化了對環湖民居及客棧、餐飲經營戶的日常環保監管工作。

“作為湖邊人,我們能明顯感受到瀘沽湖生態環境在逐年變好。”當地居民獨瑪將瀘沽湖的變化看在眼裡,“現在‘母親湖’清澈見底,海菜花隨波搖曳,一如我們小時候。”

為了讓瀘沽湖人民的母親湖潔淨如初,麗江市各相關單位可謂是下了一番功夫。重法治,堅持從靠行政管理向依法治理轉變,制定《麗江市瀘沽湖保護條例》《麗江市瀘沽湖保護條例實施細則》,為依法治湖提供法律保障﹔明思路,堅持從圍湖發展向控湖轉壩轉變,堅決走出圍湖開發誤區,市政府與中旅集團簽訂瀘沽湖旅游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全面推進控湖轉壩戰略實施﹔建機制,堅持從政府主治向多元共治轉變,以持續深化改革為抓手,瀘沽湖生態治理實現由單一治理向多元治理轉變﹔抓全面,堅持從單一治理向系統治理轉變,全面加強村庄整治、農業面源污染和河道治理等工作﹔拆違建,實現從無序建設向依規批建轉變。鐵腕整治,管控沿湖建筑,並嚴格監督執法,堅持從保護治理向綠色發展轉變,制定瀘沽湖景區建筑規劃措施等。

目前,瀘沽湖湖區水位穩定保持法定水位線,湖泊水質始終穩定保持國家地表水Ⅰ類。

生態優先 共享綠色發展紅利

“搬遷到生態紅線外之后,一些村民利用新宅或新地開客棧、做餐飲,搞起了旅游。”瀘沽湖鎮落水村黨總支書記茨理平措說,“旅游業不但帶動當地貧困戶脫貧,還吸引不少外地人前來開店。”

隨著環境逐步好轉,瀘沽湖周邊綠色旅游業也順勢而生。圍繞麗江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瀘沽湖管理局制定了瀘沽湖景區建筑規劃措施,加強摩梭傳統民居風貌管控,全面保護127戶摩梭傳統民居項目、25個摩梭古村落,調查扶持瀘沽湖區域非遺傳承人,加大對百名摩梭老祖母、百名摩梭導游的管理,適時舉辦摩梭轉山(轉海)節等系列節慶活動,不斷挖掘、展示和開發摩梭成丁禮等原生態民族文化資源,面向市場打造推出摩梭高原紅米、摩梭豬膘肉、酥裡瑪酒、青刺果油、摩梭手工織品等一系列文旅產品。

“游客的持續增加給瀘沽湖保護帶來了不小壓力,為了能永保一湖清水,麗江市實施了控湖轉壩工程,摩梭小鎮就是控湖轉壩的核心工程之一。”瀘沽湖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打造瀘沽湖摩梭小鎮時除了考慮保護瀘沽湖的自然生態及水體外,還主打摩梭文化牌,通過對母系社會歷史文化的挖掘和場景再現,打造觀光、體驗和度假旅游,通過生態保護、文化挖掘提升整個瀘沽湖區域包括永寧壩的旅游品質,使瀘沽湖區域成為大香格裡拉旅游圈重要節點。

“游客都是因為向往瀘沽湖的美景才跋山涉水來這裡旅游,環境保護不好,什麼店也開不走。”酒店老板王老五表示,生態環境好了,來的游客便越來越多,即使酒店離湖邊遠了一些,生意也不會受到影響。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希望之路為瀘沽湖人民實現了生態保護與文化旅游的共同發展。從麗江方向入境游客逐年增多,流域內人均收入在2003年829元的基礎上增長了11倍。瀘沽湖還先后榮獲“中國十大最佳生態文化旅游景區”“中國十大最美湖泊”“中國十大生態名湖”等稱號。(何嶸)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