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州市

普洱思茅:勤勞鋪就致富路 移民新村話幸福

2022年02月22日14:27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茶產業是柏木河村的主導產業。
茶產業是柏木河村的主導產業。

春日早晨,走進普洱市思茅區倚象鎮柏木河村,一幢幢庭院錯落有致,一條條鄉間道路干淨整潔,一壟壟成階梯狀的茶園正萌芽著新一年的希望……和煦的陽光洒在庭院,折射出幸福的色彩,彰顯著新時代農村的蓬勃生機與活力。

“搬遷之前,老家缺水少地,種出來的糧食不夠填飽肚子﹔搬到這裡后,土地廣闊,家家戶戶栽種了茶樹。這幾年,村裡基礎設施越來越好,生活一年比一年好起來,家家戶戶蓋起了樓房,還有了更多積蓄。”家裡正在蓋房的劉應排一邊忙活一邊說。

柏木河村是以河的名字命名的村子,這個村是1998年從昭通市大關縣搬遷到思茅區倚象鎮新成立的移民新村,全村1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488戶5606人,黨員85人,居住著漢族、彝族、佤族、苗族等多種民族,其中苗族佔總人口的46%,是一個典型的跨州市移民山區村。

茶產業是柏木河村的主導產業,全村茶葉種植面積1.8萬畝。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政策的落地,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的大力幫扶和支持下,村兩委班子團結干事,帶領全村人民脫貧致富奔小康。除了有效鞏固原有的主導產業外,外出務工和自主創業成了增加村民經濟收入的另一種方式。

今年49歲的劉應排便是最早外出打工的那一批,2000年,劉應排到浙江沿海城市的紡織廠打工,起初月收入5000多元。隨著自身紡織技術的不斷提高,劉應排成了廠裡的師傅,他帶徒弟,協助工廠做管理,眼下年收入20余萬元。外出打工這幾年,劉應排深深感受到沿海城市和所在家鄉的差距,尤其在教育方面,沿海城市的孩子從小就有好的學習環境和教育資源,這也讓他想起了家鄉的孩子,2014年,劉應排投入了所有積蓄在柏木河村蓋起了幼兒園,這也是村裡唯一一所鄉村幼兒園。

“現在幼兒園有80多個孩子,為了給孩子們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今年我又新建了教室,打算建成后,還要進行亮化美化,我們的鄉村幼兒園可一點也不比城裡的幼兒園差。”劉應排笑著說。

除了建立幼兒園,2021年,劉應排抓住大城市家政服務需求,在昆明市西山區成立了家政公司,並在普洱城區也同步成立了分店。這幾年,村裡和劉應排一樣常年外出打工的村民有700多人,年收入均在10萬元以上。

“出庫成功……”蔣德容正在熟練地對貨物進行掃碼、核對信息、出庫,並將快遞交給村民,這幾年隨著網絡購物的興起,她家的農村淘寶店也開得風風火火,隨著老百姓的需求不斷增多,店裡除了賣百貨,還賣起了蔬菜、農資等,每年收入有10多萬元。

“一開始我是在外面開服裝店,開虧了。后來,索性就回村裡開店,我家這個店開了12年了,一開始是小店,賣的也隻有日常百貨,現在擴大了規模和經營范圍,入駐成為天貓優品柏木河村服務站,現在覺得農村和城裡沒啥區別。”蔣德容說。

一家富不是富,一起富才是富。近年來,柏木河村不斷探索村集體經濟發展,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因地制宜,依托產業資源優勢,建立“村黨總支+茶廠+致富帶頭人+農戶”的產業發展利益聯結機制。2020年10月,柏木河村建成茶葉初制所,引入企業進駐生產經營,年租金10萬元,收益率達7.14%。茶廠建設和企業進駐帶動了市場,促進了白茶、竹葉青等系列產品開發,促使春茶價格每公斤同比上浮了10元。隨著茶葉產量逐步提升,2021年4月,柏木河村投入189萬元,啟動建設第二個茶葉初制所,以每年13余萬元的租金出租茶廠,兩個茶廠的租金收入使村集體經濟每年達20萬元以上。

柏木河村集體經濟強了,村裡有錢辦事了。目前,柏木河村讓產業發展成果與村民共享,大力改善人居環境,村裡的各項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村裡的路更平了、溝更暢了、燈更亮了、水更清了,村容村貌更整潔、衛生、美觀了。

“我們村的老百姓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吃苦,不管是外出打工還是在家務農,都想著要靠自己的辛勤勞作才能有更好的日子。今后,我們更要不忘初心,感恩奮進,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利用村裡的合作社、運輸隊等資源,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帶領村民在鄉村振興路上闊步向前。”柏木河村黨組織書記王和銀說。

日新月異的小村庄,訴說著時代的變遷,也演繹著一個個勤勞奮斗的百姓故事。( 王梅、李悅 思茅區融媒體中心)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