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挺雲南·非遺|楊樹明:因材施藝 匠心琢玉

2022年01月26日14:26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保山1月26日電 (記者符皓)“玉雕改變了我的性格。”初見楊樹明,給人的印象是溫文爾雅、彬彬有禮。他坦言,年輕時自己活潑好動,常年與玉相伴,潛移默化受到影響,變得更喜歡安靜。

“玉如君子,亦有‘仁義智勇潔’五德。”這是深耕玉雕30載的楊樹明的獨特領悟。

楊樹明今年48歲,是雲南省騰沖市有名的國家級玉雕大師。他曾於2010年6月被評為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於2012年6月被行業協會評為“中國玉雕藝術大師”。

經驗豐富的楊樹明對一件玉雕作品的價值評判有著自己獨特的標准。他介紹,判斷玉雕價值主要看種、水、色、底、工5個方面。種是看它的質地是否細膩緊密﹔水是看它的通透度﹔色是指它的色彩﹔底是看它底子干不干淨﹔工則是指雕工。

善於揚長避短“適形取意”,雕刻作品“設色鮮活、造型精巧、意境優美”,這些是玉雕界對楊樹明玉雕作品的評價。

在騰沖,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關於楊樹明“化腐朽為神奇”的傳奇故事。

楊樹明曾在一個翡翠毛料公司發現一塊不被看好的毛料。該毛料材因棉點多、透度受限,被作為廢料丟棄在倉庫牆角。

楊樹明看到后,花低價買下,經過一年多反復思索,他以唐詩中“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的詩句為參照,大膽創新,通過“引詩入雕”、巧用棉點,將原來被認為是雜質的棉點雕刻成風雪。同時,充分利用毛料本身不同區域的色彩差異,雕刻出“樹”“戴斗笠的老人”“山”等形象。在楊樹明的的巧手精雕細琢下,一件名為《風雪夜歸人》的玉雕作品橫空出世,生動詮釋了上述唐詩中的意境。

后來,《風雪夜歸人》被人收購后,在香港的拍賣行賣出了360萬元的高價,在玉雕界傳為美談。

“每一塊玉石都是獨一無二的,想要完成一份好的玉雕作品,就得像交朋友一樣,先讀懂這塊玉石,了解它的特性后,因材施藝。”楊樹明說。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