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瑞鐵路大保段最后一座隧道建設取得進展

1月19日,經過14年的艱難掘進,中緬國際通道重要組成部分、大(理)瑞(麗)鐵路大保段杉陽隧道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全長13公裡的平導順利貫通,為實現全隧如期貫通奠定了堅實基礎。
杉陽隧道位於永平縣,是大瑞鐵路大保段最后一座未貫通隧道。正洞全長13.3公裡,穿越瀾滄江斷裂帶和橫斷山脈縱谷地段6條斷層破碎帶,最大埋深1015米,地質條件極其復雜活躍,為一級高風險隧道。
自2008年開工以來,隧道施工遭遇各類不同規模的溜坍、坍塌、塌方、突泥、涌水、初期支護變形700余次,應對和處理這些難題耗時2000多天。由於隧道進出口均採用超長距離獨頭掘進,施工環境惡劣,通風效果極差,洞內岩溫最高39℃,環境溫度最高達42℃,濕度接近100%,氧氣含量低至6.1%,作業人員、機械設備隻能發揮正常效率的三分之一,運輸組織困難,無法按正常推進施工。
2021年10月,當隧道施工至剩余200米段時,突遇國內外罕見的六級圍岩挑戰,施工難度超出預期認知和想象。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會同業內和參建各方專家為隧道掘進難題“把脈會診”,確定了以安全推進為前提、以超前預報為核心、以綜合施策為保障的“加強版”施工組織方案。承建方中鐵二十三局施工人員對軟弱圍岩進行超前支護加固,盡可能減小溜坍風險,同時搶抓圍岩發生變化前的寶貴時間,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結合超前地質探孔出水情況適時啟動帷幕注漿等堵水加固措施,及時根據地質條件的變化轉換施工工序和方法,切實保証了施工質量。
大瑞鐵路全長約331公裡,是我國《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完善路網布局和西部大開發的重要項目,建成后將結束保山、德宏等少數民族聚居區不通火車的歷史。屆時,大理至保山將由目前公路運輸的2小時縮短至1小時左右,大理至瑞麗將由6小時縮短至2小時左右。(胡曉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