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

臨滄市廣大黨員干部奮戰防汛救災一線——

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

2024年07月10日11:38 |
小字號

 近日,中共中央組織部印發《通知》,要求在防汛救災搶險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入汛以來,臨滄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聞“汛”而動,始終沖在防汛救災第一線,在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堅守奮戰,筑牢守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堅強戰斗堡壘。

鳳慶縣組織黨員、志願者和群眾積極投身防汛搶險第一線,全力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由於雨量較大,鳳山鎮落星村境內的桃源河水位上漲,導致河岸邊道路路基塌陷,塌陷面積達500多平方米,威脅著群眾的出行及生命安全。在這危急時刻,落星村黨組織不等不靠不要,組織廣大黨員和群眾進行防汛救災。

“村支書組織我們搶險,讓我們有竹子的出竹子,有樹木的出樹木,有勞力的出勞力。作為一名黨員,我帶頭砍了6棵竹子,還讓家人都出義務工參與防汛救災。”落星村黨員殷存學說。

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30余名黨員、120余名群眾積極參與搶險救災,大家你打樁、我扛樹、他搬石頭,經過一天的努力,道路路基得到加固,群眾出行有了保障。

“我們的黨員和群眾參與防汛救災都很積極,大家都無償拿出自家的竹子和樹木,積極投工投勞,有的一家就出了四個義務工。”落星村村支書邱永智說。

在防汛救災中,鳳慶縣明確各級基層黨組織全面落實防汛救災主體責任,細化落實部門責任、扛實屬地責任、用好網格責任,持續加強汛期安全排查工作,抓排險除危,聚焦重點地段、危險區域,制定排危工作包保方案,最大限度降低災害可能造成的損失。同時,嚴格落實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實時掌握雨情、水情信息,確保及時准確上報、及時應對解決。在滄源佤族自治縣,廣大黨員干部和基層黨組織迎難而上,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用責任與行動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該縣組建鄉、村、組三級綜合應急救援隊伍827支6400余人,依托“鄉鎮黨委-村黨總支-村民小組黨支部-村民聚居點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五級網格組織體系,推動各級網格長、網格員點對點挂聯“一老一少”等特殊群體,確保防汛救災“不落一戶、不漏一人”。

同時,劃分黨員責任區160余個、設置黨員先鋒崗300余個,2000余名黨員干部沉一線、摸實情、查隱患、解難題,在預警監測、風險排查、群眾心理疏導等重要崗位打出旗幟、亮出身份、作出表率,帶頭宣講防汛防雨防溺水知識1200余場次,幫助群眾解決困難問題200余件次。

受近期強降水影響,怒江水位持續上漲,鎮康縣境內不同程度發生泥石流、塌方、滾石、樹木倒塌。監測到汛情后,鎮康縣及時組織黨員突擊隊、駐村工作隊員、搶險隊深入一線開展應急救援。同時,動員各級黨組織堅守在防汛一線,推行“一線觀察員”工作機制,把防汛救災表現作為評價干部的重要依據。加強對防汛救災一線黨員干部的關心關愛,匯聚搶險救災的強大合力。

勐捧鎮酸格林村組織動員鎮、村兩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深入一線開展應急救援,並推動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就地轉化為防汛救災隊,調集設備搶排積水,全力搶修道路、通訊、電力等設施。

面對汛情,木場鄉全鄉黨員帶領廣大群眾展開生產自救。楊柳橋村多處村組道路出現塌方,嚴重影響了村民的出行和生產生活。楊柳橋村黨總支迅速組織駐村干部、黨員群眾展開道路清淤工作。勐撒河因洪水暴漲,已經無法正常通過,給群眾的農業生產帶來了極大不便。勐撒村的黨員干部迅速組織30多名群眾架設簡易橋梁。“這座臨時橋雖然簡陋,但能解燃眉之急。”勐撒村黨總支副書記彭太福說。

進入汛期以來,鎮康縣共成立縣級應急隊伍1支137人、7個鄉(鎮)應急隊伍390人、76個村(社區)應急隊伍1155人、村民小組應急隊伍4469人,抽派應急、水務、交通、氣象等部門人員集中辦公,強化運用“1262”精細化預報與應急響應聯動機制,做到24小時監測、及時會商、精准調度。

汛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責任。在臨滄,一個支部,一座堡壘﹔一名黨員,一面旗幟。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共產黨員的身影﹔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共產黨員的擔當。全市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在關鍵時刻奮戰一線、勇挑重擔,沖在救援第一線,真正發揮了先鋒模范作用。(王正強 普順和 蔣崇聖 趙玉雪)

來源:臨滄日報

(責編:木勝玉、徐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