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

嘎多月亮古寨展新顏

——臨滄市滄源縣單甲鄉嘎多村“四抓四強”建設“三好”現代化邊境幸福村

2024年07月09日11:50 |
小字號

“想和你看一場雲海。”2023年10月22日,坐擁百萬粉絲以“流浪詩人”“詩和遠方”“享受孤獨”等作為視頻標簽的“快樂的阿放”,將IP鎖定滄源佤族自治縣單甲鄉嘎多村,阿放在嘎多村分享雲端的視頻瞬間備受網友們關注。

這座“藏在深閨人未識”的月亮古寨,那遠離城市喧囂的幽谷,獨具佤族特色的落地式、杆欄式民居散落在綠水青山間,被網友們親切地稱為“最治愈心靈的空間”。

月亮升起來喲,山寨靜悄悄

“月亮古寨” 嘎多村與緬甸僅一山之隔,這裡風光秀麗、民風淳朴。 嘎多村保留著310棟傳統民居,是沿邊現存體量最大、保留最完整的佤族傳統特色民居群,2016年被國家住建部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是東方小夜曲《月亮升起來》創作地、《阿佤人民唱新歌》採風地,被譽為“月亮古寨”“彎月標志”的房頂、木板牆體、文化圖騰、觀月台,這座500多年的古寨格外靜謐。

“月亮升起來喲,山寨靜悄悄……”這首經典的佤族歌曲創作於嘎多村。當柔情似水的《月亮升起來》歌聲響起時,佤族特色民居、民族風情濃郁、靜謐古寨不論用多少言語好似都訴不盡這個地方的魅力,人們總會不自覺地跟隨歌詞,走進對美好生活和甜蜜愛情的憧憬之中。

大樹是村落的標配,村落越悠久,村樹越古老。

走進嘎多月亮古寨,可以住進藏在綠水青山間的具有佤族特色的落地式、欄杆式民居之中,遠離城市喧囂,極目遠眺山坡高處的農田屋舍,感受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生活。

2014年,嘎多月亮古寨被錄入中國古村落名錄,是繼翁丁原始部落后保存最為完整的佤族村寨。

月亮還是那個月亮,嘎多卻悄悄變了樣

月亮古寨旅游項目是嘎多村開展扶貧開發與基層黨建“雙推進”的主要項目之一。

近年來,嘎多村緊緊依托鄰近滄源佤山機場,與佤山機場、東丁水庫、碧麗源茶山等景點形成精品旅游環線的區位優勢,將嘎多村作為滄源縣的“東大門”,著力打造互聯互通的旅游交通環線。

“以前村民居住的都是破舊的茅草房,村裡的道路也全部是土路,尤其下雨天,村民出行極為不便。”“我們家蓋房子除得到政府部門給予的補助外,又向親朋好友借了一部份錢,通過與左右鄰居換工,蓋起了現在的新房子。”嘎多村村民肖文華高興地說。

肖文華曾經是村裡的貧困戶,由於沒錢建新房,多年來他家與村裡大多數人家一樣居住在茅草屋裡。隨著2013年單甲鄉成為臨滄市扶貧開發和基層黨建整鄉“雙推進”試點,“月亮古寨”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如今,走進嘎多村上寨自然村,家家戶戶的房子已經由原來破舊的茅草房改造成為一棟棟新式瓦房,既保留了傳統風貌,房頂還添加了統一的月亮標識。村寨內仿古的石板路、文化圖騰、觀月台……給村寨增添了許多佤族文化元素。

同時,村“兩委”還引導黨員領辦農家樂、超市,開辦民宿、直播帶貨,打造集愛國主義、傳統村落、山水運動、康養休閑、生態採摘、農家特色為一體的邊境旅游村寨。

“到嘎多旅游,不但能觀賞自然風光、體驗獨特佤文化,更能感受邊疆群眾守邊固邊的愛國情懷。”單甲鄉黨委副書記鮑慧說,嘎多村具有民族、沿邊、生態三大優勢。現代化邊境幸福村建設是“黨的光輝照邊疆,邊疆人民心向黨”最生動的實踐,月亮古寨展露新顏,阿佤人民將再唱新歌。

如今“月亮古寨”已開門迎客,不少村民已從發展旅游業中得到實惠。“每到周末或節假日,家裡的幾個房間都能住滿,沒想到搞鄉村旅游對我們有那麼多的好處。”肖文華高興地說。

2023年,嘎多村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達30.26萬元,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7萬元。2023年,游客量達10余萬人次,帶動群眾增收50萬元以上。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3500人次,景區實現收入7萬元。

不止月亮,嘎多有心中的太陽

嘎多村村民表示,要永遠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繼續做好鄉村振興,把家鄉建設得更加美麗富饒。

嘎多村邊境線長13.1公裡,全村456戶1958人。

“雨季路滑,大家注意腳下,我們快到中緬174號界碑了。大家加油!”近日,正在組織黨員干部、聯防隊、群眾代表開展走邊關活動的嘎多村副支書肖明光提醒隊員。

“我們通過開展走邊關活動,目的就是要增強大家的守邊、護邊意識,形成村村是堡壘、戶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銅牆鐵壁’。”肖明光說。

近年來,嘎多村按照省、市、縣“邊疆黨建長廊”建設的總體部署,強化黨建引領,通過抓思想強引領、愛邊護邊的意識更加堅定,抓組織強堡壘、強邊戍邊的能力更加提升,抓產業強發展、富邊興邊的路子更加寬廣,抓機制強治理、穩邊固邊的成效更加明顯,建設邊境線上幸福“月亮古寨”。

“堅持黨建引領。”嘎多村把組織建“全”、把隊伍建“強”、把陣地用“活”,增強黨組織的吸引力和組織力﹔用活黨建服務、文化、宣傳三個陣地,在節慶期間廣泛開展為民服務、文化娛樂、政策宣傳等活動,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行“黨員+N”帶婦女組織、帶共青團組織、帶民兵組織、帶片區民警、帶自治組織“五帶”治理機制,發揚互幫互助的精神,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形成比學趕超、團結奮進的良好氛圍,呈現出民族團結、社會和諧、邊疆安寧的生動局面。

如今,古寨變景區、歷史變財富、文化變資源,美麗的月亮古寨已然成為邊境線上一道亮麗的風景。(魏江躍 金維娜 趙志明 李岩旺 王雲東 王麗娟)

來源:臨滄日報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