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滄市雲縣:錨定新目標 融入新格局

十年變化看今朝,雲州大地換新顏。
黨的十八大以來,雲縣凝心聚力、迎難而上,在搶抓機遇中堅定信心,在破解難題中謀劃發展,在應對挑戰中闊步前行,全縣經濟社會發展蹄疾步穩,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2012年到2021年
全縣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0%,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9.7%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3.0%
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9.1%,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1.6%
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年均分別增長11.2%、12.7%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4.1%
成為全省首批、全市首個脫貧摘帽縣
以緊密型醫共體建設、醫保打包付費支付方式改革為主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創造了醫改的“雲縣模式”
綜合實力大幅提升 基礎設施日新月異
雲縣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全力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全縣經濟總量不斷壯大、綜合實力不斷提升。
10年來,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0%,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9.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3.0%,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9.1%,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1.6%,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年均分別增長11.2%、12.7%,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4.1%。
以綜合交通為主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歷史性跨越,大臨鐵路、雲鳳高速公路建成通車,百年鐵路夢想終成現實,高速公路實現從無到有的歷史性突破,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基本成形。
10年來,建成“四好農村路”1145公裡,建制村公路通暢化率達100%,群眾出行更加安全便捷。新增農村供水工程325件,受益12.7萬人,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0萬畝,農村集中供水率、自來水普及率大幅提升,分別達92%、83%。中緬天然氣管道臨滄支線雲縣段如期建成通氣。棚戶區改造、老舊小區改造、“三河六岸”項目等建設加速推進,市政配套設施不斷完善。以風光水儲為推動的新能源建設強勢推進,完成光伏項目備案16個,總裝機213.1萬千瓦,已開工7個,開工光伏發電項目100萬千瓦,抽水蓄能項目前期工作進展順利。
脫貧攻堅成效顯著 產業培育進程加快
2018年9月30日,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這天,雲南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雲南省2017年15個貧困縣(市)退出新聞發布會,雲縣成為臨滄市第一個率先脫貧摘帽的縣。
黨中央發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動員令后,雲縣提出在全市實現率先脫貧的目標任務,採取超常規舉措,舉全縣之力推進脫貧攻堅。
工作中,雲縣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發展的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累計投入涉農資金64.8億元,實施脫貧攻堅項目1255個,取得了3個建檔立卡貧困鄉(鎮)、65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如期出列,11897戶46853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如期脫貧的輝煌戰績,為全市、全省脫貧攻堅積累了經驗、提供了做法。
成功脫貧摘帽后,雲縣積極探索鄉村振興“四定工作法”,推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廣大農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綠色食品牌”打造成效顯著,全國常規產糧大縣、國家生豬調出大縣、國家糖料蔗核心基地縣、雲藥之鄉、中國茶業百強縣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提升,成為國家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中藥材)。
“一縣一品”“一縣一業”創建扎實推進,農業產業基地達257萬畝,“三品一標”認定面積超過176萬畝,獲得“三品”認証企業34戶、認証產品47個,培育創建“一村一品”專業村57個,農業產業組織化、規模化水平持續提升。
“十百千萬”增牛工程有效推進,幸福萬頭肉牛養殖擴繁帶動作用凸顯,100萬套智能科技服飾全產業鏈建設項目投產,覆蓋滇西南的20萬噸白糖期貨交割庫、幸福林果交易中心、雲縣年產18萬噸鋰電池新材料一體化項目等一大批園區建設項目正在加速推進,園區聚集效應加速形成,入園企業已達88戶,年產值超過60億元。
發展活力不斷迸發 生態治理成效明顯
以“推改革、促創新”為抓手,10年來,雲縣全面融入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建設,著力推動創新發展。一批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
以緊密型醫共體建設、醫保打包付費支付方式改革為主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走在全國前列,被列為全國30個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示范縣之一,創造了醫改的“雲縣模式”,貢獻了縣域醫改的“雲縣方案”﹔
主動對接中緬印度洋新通道,全面推進田心物流園區建設,不斷夯實對外開放基礎﹔
“放管服”改革不斷深化,企業和群眾辦事更加便捷,親清政商關系加快構建,市場主體培育提速發展,累計達30429戶。
保護綠水青山與加快發展並不矛盾。
10年來,雲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毫不動搖堅持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的綠色發展——
“三大保衛戰”和“8個標志性戰役”統籌推進,森林覆蓋率提升至65.85%﹔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三線一單”編制完成,劃定生態保護紅線782平方公裡,佔縣域面積的21%﹔劃定畜禽養殖禁養區147平方公裡,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7萬公頃,清理整改小水電站34座﹔
設立河(湖)長694個,依法關停非法採砂石場106戶,過境河流水質總體優良﹔
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為抓手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全面推開,國家衛生縣城創建通過省級技術評估,綠美雲縣、美麗縣城、美麗河湖、美麗公路、美麗鄉村建設協同高效推進,城鄉顏值大幅提升。
民生工程深入實施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隻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
10年來,雲縣民生建設以百姓為中心,民生投入年年攀升,民生內涵不斷擴展。民生發展,已經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環節,融入百姓生活的點點滴滴——
高質量教育體系加快構建,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通過國家驗收,醫療衛生事業取得長足發展,縣人民醫院晉升為三級醫院,鄉(鎮)衛生院、村(社區)衛生室全部完成改擴建﹔
落實積極有效的創業就業政策,以創業促就業,城鄉勞動者得到有效就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局面逐步形成﹔
社保擴面工作扎實有效,城鄉低保保障標准提升至 每人每月690 元,建成鄉(鎮)敬老院12所、城鄉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0所,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23張﹔
群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創建有力有序,民主法治建設加速推進,基層治理效能明顯提升。
……
宏偉藍圖已繪就,新的征程已開啟。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雲縣將牢固樹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識,錨定“風清氣正、政通人和、經濟發展”三個目標,堅定不移抓好以南雲、昔雲高速公路為主的綜合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堅定不移抓好雲縣產業園區、田心物流園區開發建設,以“三河六岸”“雙體工程”項目為載體的城鎮化建設,以鄉村振興、土地開發整理為抓手的農業農村工作,以風光水儲為推動的新能源建設“五大重點”工作,在新的征程上展現新作為、開創新局面。(和勤 沈冬魚 張高強 沈仕春)
來源:臨滄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