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乐章

艰难的入户走访和政策宣传、推广中草药种植的种种尝试、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村组活动室的规划建设、人居环境的改造与提升、对学校的改造和教学设施的补充、资助困难学子求学……这些日常点滴,组成了一首充满希望的会泽驻村故事“协奏曲”。
坚守在一线的驻村队员们。
会泽县隶属于云南省曲靖市,曾经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之一。2015年,曲靖市扶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正式启动,曲靖卷烟厂的帮扶序曲由此徐徐展开。
王伟与村民交谈。
序曲:我们的“三心”秘诀
2019年7月,该厂安保消防科员工王伟来到会泽县金钟街道石鼓社区参加驻村扶贫工作。初来乍到的他很快就见识到了驻村工作的不容易。
一开始,敲响贫困户的家门做入户核实,可是沟通并不顺利。王伟发现,贫困户对家里的情况避而不谈,却一直在抱怨没有享受到该有的政策以及对村组干部的不满。慢慢地,王伟听出他们的不满是因为危房改造补助问题对小组干部产生了怨言。
看到这种情况,王伟避开入户核实的话题,开始一边查看资料一边为贫困户讲解享受住房、医疗、教育等扶贫政策所需具备的条件,帮助其分析无法享受危房改造补助的原因,并向他们介绍帮扶项目情况。经过近一小时交流沟通,贫困户对帮扶政策的了解加深了,误解也一步步解开了,彼此的距离也拉近了。在接下来拉家常的过程中,王伟顺利完成了对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情况的核实工作。
有了这次经历后,王伟把社区公布的服务承诺中“对待居民要真心,帮助居民要知心,思想工作要耐心”这几句话铭记于心。其实,驻村队员们同样是在日常工作中,真正把村民当作家人、把村民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来办,逐渐赢得了村民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如今,村组大事群众议,已形成了村民自治的一项有效方式。利用晚上不耽误乡亲们生产工作的“院坝会”“火塘会”“路灯会”几乎每周都有、各村都在召开。会上,驻村队员们配合村“两委”宣传国家政策、为群众答疑解惑、统一群众思想,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张跃到村民家中帮忙。
慢板:最长的6.1公里
“在我20多年的驾龄中,这6.1公里是走得最难、印象也最深刻的一段路。”这段总长只有6.1公里的路是从会泽县钟屏街道以则社区到锅盖地村民小组的唯一通道。
那个时候,刚刚到会泽驻村的张跃怎么也没想到,身边还有这样交通不便的地方。当天晚上,该厂驻村工作队4名队员要到社区的锅盖地村民小组参加村民大会,征求村民对修路的意见建议。因为下着雨,车子陷在了泥坑里,怎么也出不来,大家只好打着手电冒雨步行。剩下2公里多的山路崎岖不平,到处都有“陷阱”,等几个人赶到会场时,几乎都成了“泥人”。
距离县城20多公里的以则社区锅盖地村民小组地处山区,过去因为山路难行,住在山上的村民,有的一辈子也没走出过大山。多年前,当地村民硬是用锄头挖了好几年,才把进村的土路打通。因为交通问题,物资运送困难,乡亲们一直找不到致富的出路,很多青壮年只有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全组50户209名村民,大多只有老人和孩子留守家中。碰上生病需要就医,就得背着走上40多分钟的山路到山脚下找车再送往医院。遇到下大雨的时候,山洪顺山而下,大伙连门都不敢出。
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谁都懂,可张跃还是被交通不便给锅盖地造成的困难震惊了,他暗暗攥紧满是汗水的手心,心里想着一定要把这条致富路早日为乡亲们打通。
2020年,锅盖地的入村道路按期按质完工,连通了村民与外界的通路,更打通了大家致富奔小康的通途。
让群众告别行路难,是曲靖卷烟厂帮扶以来下大气力为当地老百姓做的一件实事。该厂先后共投入资金330万元,硬化9个村民小组村组道路、入户道路合计近4万平方米,4000多人的交通出行困难得到有效解决。
刘冲开到村民家中。
行板:充满希望的事业
每周四下午4点,会泽钟屏街道鱼洞社区鱼洞小学的篮球场上,都会准时出现一位校外辅导员的身影,他要给孩子们上篮球课。“现在我们开始练习三步上篮,要用单手上篮,注意不要带球走步……”他是该厂驻鱼洞社区的工作队员刘冲开。
在结束一天的驻村工作后,刘冲开还有一项新的工作,利用下班时间到学校带孩子们进行一个小时的篮球训练,配合学校的“双减”举措,利用课余时间提升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后来又拓展为每周四下午的延时服务,一直持续至今。
“驻村3年多,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随着那些教育帮扶项目的逐步推进落实,孩子们在焕然一新、充满书香气的环境里学习玩耍时,孩子们脸上开心的笑容;当孩子们在崭新的塑胶操场上,在电子大屏和旗杆前进行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时,孩子们激动的神情和对未来的期待就是对我们教育帮扶项目最好的反馈。”
如今,教育帮扶仍然是该厂助力乡村振兴的重点帮扶项目。在驻村工作队员的眼中,这是一项充满希望的事业。
锅盖地入村道路建设施工现场。
合奏:谱写乡村振兴新乐章
如今,曲靖卷烟厂萦绕于会泽县两个街道、三个社区的脱贫攻坚曲已经终结,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乐章正在谱写。
春日的暖阳下,以礼河水潺潺流淌,村民面山而居、临水以汲,在山脚河岸狭长的土地上种植庄稼和水果,蔬菜大棚闪着淡淡金属颜色,三面光的灌溉沟渠顺着河床,延伸向山的尽头与天的远方。这里是王伟、张跃、刘冲开与队友们的耕耘之地。在乡村振兴的新图景下,依然有他们奋进的身影。(裔丽莉)
来源: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