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順有戲 · 國潮嘉年華 | 戲曲盛宴慶國慶

金風送爽、秋色如畫,今年國慶假日期間,騰沖和順古鎮景區將攜手上海戲劇學院戲曲學院,聯袂推出別開生面的“和順有戲·國潮嘉年華”專題演出活動。一場充盈古風國韻的戲曲盛宴將讓這個國慶假日的和順呈現出一副不同往常令人驚艷的模樣。
期間,來自上海戲劇學院戲曲學院的學子們將以精湛的技藝,在和順小巷古戲台傾情獻藝,為大家帶來《穆桂英挂帥·捧印》《天女散花·雲路》《金錢豹》《夜奔》《牡丹亭·驚夢》等京劇、昆劇的經典劇目。讓大家面對面地感受武淨的英姿颯爽、青衣的溫婉動人、武生的矯健身姿、小生的俊美飄逸,零距離領略傳統國粹的魅力。
除了戲曲表演,中國民樂團隊也將帶來一場視聽盛宴。激昂的《秦王破陣樂》、奇幻的《雲宮迅音》、悲壯的《十面埋伏》。京昆雅韻,悠悠民樂,彌漫在金秋十月的和順古鎮。
上海戲劇學院戲曲學院師生還將演繹精彩的木偶節目,如提線木偶《徐策跑城》《小沙彌下山》《猴趣》《青春夢》以及杖頭木偶《長綢舞》《牡丹亭·驚夢》等節目。作為中國傳統藝術瑰寶的木偶戲,以其細膩入微的操作和生動傳神的表現力著稱。在藝術家們的巧手操控下,仿佛賦予了木偶生命,它們時而翩翩起舞,時而深情凝望,將一個個故事演繹得淋漓盡致。在古鎮的悠悠古韻中,木偶表演同樣將為您帶來一場視覺與心靈的雙重震撼。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與和順古鎮景區合作的上海戲劇學院戲曲學院以培養高學歷、高層次、高素質戲曲藝術人才為主要任務。建院以來,學院努力探索戲曲高等教育體系的完善與提升,注重學習與藝術實踐的模式創新,獲批成立上海青年京昆劇團、上海市戲曲文化協同創新中心,與國家京劇院、上海京劇院、上海木偶劇團等建立合作共建基地,獲批教育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國家藝術基金、上海市文教結合工程、上海文化發展基金等多個項目,學生在全國各類大賽中摘金奪銀,喜獲諸多全國獎項。同時,學院根據培養拔尖人才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條件出發,從全國聘請著名藝術家和教師授課,學院客席教師、專家與本院的專職教師相結合,構成了全國一流的師資隊伍。專職教師中多人榮獲上海高校教學名師獎、全國藝術院校京劇表演專業中青年教師交流展示活動最佳教師和優秀教師稱號等。
作為有著六百多年歷史的和順古鎮,數百年的“走夷方”傳統,鑄就了“彰顯個性,包容天下”的文化特質。正是這種特質,讓相隔萬裡的和順古鎮景區與上戲戲曲學院得以跨越山海,實現首次合作。地處極邊的和順古鎮有了和優秀傳統國粹藝術親密接觸的機會,而有了傳統古韻國粹的浸潤,原本“絕勝小蘇杭”的和順山水散發出更加迷人的魅力。
事實上,和順古鎮一直以來都在積極探索文旅融合的新途徑,“旅游+演藝”是其中一個重要的著力點,過去幾年,景區與雲南省大劇院等專業機構合作,推出了一系列精彩演藝節目,舉辦跟著喜劇游和順等互動性參與性強的活動,讓游客們在欣賞和順美景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濃厚的文化氛圍收獲豐富的體驗。而這次與上海戲劇學院戲曲學院首次合作,也旨在嘗試借助中國傳統戲劇文化和旅游相結合的形式,打造富有傳統戲劇藝術氣息且具有人氣的旅游景區,實現傳統和流行的跨界融合,促進文旅融合。進一步提升了“世界騰沖,天下和順”的品牌影響力,為實現和順古鎮文旅事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這個金秋“十一”,讓我們相遇和順,赴一場國粹雅集戲曲盛會。
來源:“和順古鎮景區”微信公眾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