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雲南楚雄

引來清泉水 走好“雙生”共贏路

2024年08月29日15:22 |
小字號

西菊拉,在彝語中是“枯樹箐”的意思,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縣高橋鎮西菊拉村委會,由於山高箐深、水資源匱乏,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土地資源利用率低,無成型產業發展,經濟發展緩慢。

“沒辦法,生產用水跟不上農作物生長發育就受影響,產量也不高,經濟發展不起來,也留不住人。”西菊拉村黨總支書記何美貴介紹。

西菊拉管池工程水池及管道。劉暢攝

西菊拉管池工程水池及管道。劉暢攝

路途遙遠,水資源匱乏

西菊拉村距集鎮25公裡,距武定縣城70公裡,山高箐深、坡陡路窄,多年來,生產用水通過人背馬駝進行灌溉已是常態。

“之前,我們的生產用水是靠自來水管引來山箐深處的‘龍潭水’,但自來水管也沒有接到田地裡面,用水還是要靠村民自己想辦法去拉。”何美貴所說的“龍潭水”是當地村民對來自山箐深處地下水的稱呼。在西菊拉,除了風調雨順的“饋贈”,生產用水就隻能指望山深處的“龍潭”。

“為了趕上種煙移栽的節令,我們隻能夜裡開著拖拉機去拉水,白天干地裡的活,多少年了,都是這樣。”西菊拉村委會格章拉一組村民趙麗軍說。

一直以來,烤煙種植是西菊拉農戶的重要經濟收入來源,但無有效供水設施,烤煙移栽、抗旱保苗及其他作物的種植隻能依靠老舊的輸水管道和人力拉水,村民種植的勞動強度大、成本高,規模發展受限。

2021年,武定縣煙草專賣局成為了西菊拉村委會的幫扶單位,在充分了解西菊拉的發展情況和發展困境后,經過實際論証分析,煙草部門決定積極向上爭取資金,修管池、興水源,為西菊拉的發展添一把力。

興水源,走“生產發展路”

2023年初,當春風吹拂過田間地頭時,西菊拉迎來了好消息。立項目、出規劃、報方案,以西菊拉為申請主體、煙草行業出資162.04萬元,西菊拉管池工程正式開工建設。輸水主管3條5.22km,分水支管22條6.062km,蓄水池6座550m³水池,項目覆蓋西菊拉村委會6個村民小組,可保障3457畝耕地用水,於2023年10月正式竣工並投入使用。

“管池工程建起來后,隻要是能引管子的田地都引上了,開了閘就能直接在田裡用水,種植、移栽都趕得上節令,村民再也不用為生產用水的事情發愁了。”何美貴高興地說。

在管網通、水源興的基礎之上,煙葉種植勞動力投入過多、拉水工本費高等問題得到緩解,有效降低了種煙成本,西菊拉積極發展煙葉種植大戶,閑置田、撂荒地得到再次利用,穩定的種植規模形成。2024年,西菊拉村委會共有烤煙種植戶64戶,種植煙葉1013畝,戶均種植量在1噸以上。

“2021年,武定縣煙草專賣局投入30萬資金免費發放2萬公斤青豌豆籽種引導村民種植煙后作物,發展煙后產業,近年來收益一直不錯。特別是現在水通了煙葉種植穩定了,青豌豆種植規模也越來越大,‘烤煙+青豌豆’的產業模式已經在西菊拉發展起來了。”何美貴介紹。

“2023年我種了25畝煙,煙后又種植了25畝青豌豆,兩項收入加起來大概有12萬元。”趙麗軍說。

如今的西菊拉,水源通、田地綠,走上了生產發展的路子,鼓起了村民的“錢袋子”。

通活水,走“生活改善路”

除了滿足農作物生產用水,西菊拉管池工程在緩解季節性生活用水緊張上也發揮了大作用。

“今年3月份的時候天干,加上原來的舊管子老化,供水能力下降,我們格章拉三個村小組超過60%的農戶都沒有飲用水了。”西菊拉村委會格章拉二組村民熊自榮說起了春夏干旱時節的生活窘境。

在了解基本情況后,以鎮政府為實施主體,村委會協調配合,由河中引水至西菊拉管池工程新建管道,有效供給格章拉三個村小組居民生活用水。

“生產用水不用愁,生活用水也能續上,不會像以前一樣,一到旱季就過得很難。管池工程對我們西菊拉來說,效益是極大的。”熊自榮說。

走進如今的西菊拉,山坡田野處處綠,奔忙勞作不停歇,有“農業命脈”的水源“托底”,有產業發展的引領,因山高箐深而缺水的“枯樹箐”也逐漸成為歷史。(劉暢)

來源:楚雄州煙草專賣局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