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曲靖避暑游激發新活力
旅居“熱”起來 游客留下來
傍晚,雲南省曲靖市麒麟區的市民和游客吃完晚飯便會來到珠江源廣場上,佔座、閑聊,等待著夏季文化惠民活動開場,歌唱聲、歡笑聲充盈在微風中。
入夜,曲靖市沾益區的西河公園夜市人頭攢動,游客品嘗完沾益辣子雞、沾益小粑粑、珠源軟糯香米等特色美食,也不忘再捎一份給家裡人。
曲靖市富源縣回隆社區保家村,游客在打卡拍照。人民網 雷霽攝
“好吃、好玩,最重要的是去到哪兒都像開了空調。”
“在城裡住得舒心,想去看看鄉村美景,交通也很方便。”
越來越多的游客被曲靖“19.7℃的夏天”吸引,將“旅游”變成“旅居”。今年截至8月18日,曲靖共吸引了67.6萬游客避暑,大部分避暑游客平均旅居時間超過10天,避暑“流量”在曲靖成為了“留量”。
推陳出新 鄉村也有新玩法
“這裡拍出來一定好看,看鏡頭,三二一……”沿石階而上,一路花樹繁茂、綠蔭遮蔽,路邊的牆檐就地取材,利用老屋改造拆下的瓦片打造而成,與花壇融合布景成新,來自四川的幾名游客迫不及待拿出手機、擺好造型。
夏日的鄉村,總能滿足游人對自然質朴和清涼宜人的想象。如何才能讓鄉村也能引得游人來?
留舊改新,讓老村元素融入新村風貌。
在曲靖市富源縣回隆社區保家村,游客們不僅能嘗到帶有本土風味的“羊八碗”,也能到裝修入時的咖啡館小憩,通過改造的舊景成為了游客們避暑消夏的新去處。
沿著保家村的小路往山裡走,一棟寫著“航天文化中心”的別致小樓出現在眼前。
“鄉村”遇上了“航天”,讓人眼前一亮。
走進這棟由老房改造而成的小樓,航天器模型、航天科普書籍、活動室、文創周邊一應俱全。“我們希望在‘大山裡的保家村’也能觀世界、觀宇宙,向孩子和游客們普及航天科技知識,拓寬視野。”回隆社區居民委員會主任助理常軍梅介紹。
保家村打造的咖啡館滿足了年輕游客的需求。人民網 雷霽攝
“土房子”變身“熱鬧屋”。保家村的“回念·咖啡館”依山形而建,一扇小窗對街而開,將窗外的景色框成一幅恬靜的鄉村油畫。這裡也是村裡的培訓基地,村民自發報名來咖啡館學習沖泡咖啡,滿足到村裡避暑游玩的年輕游客的需求。
“土手藝”做出“新味道”。“來嘗嘗剛出爐的烤洋芋,加點自己喜歡的調料,趁熱吃。”由村裡的廢棄烤房改造而成的“回想·烤房”休閑屋裡,梅琴蓮將一個個熱乎乎的柴火烤洋芋遞給游客,忙得不亦樂乎。
梅琴蓮是保家村的村民,如今她成了村裡“洋芋漢堡”的“代言人”,每月多了兩三千元收入。“游客喜歡鄉村柴火的味道,我也喜歡和游客朋友聊聊天。”梅琴蓮笑道。
2023年9月以來,保家村共接待游客4.8萬人,實現旅游收入142萬余元。
暖心服務 讓旅游變旅居
電視、衣櫃、熱水器、兩張單人床鋪設整齊,還有免費寬帶及無線網絡。在24平方米的房間內,生活用品配備齊全,干淨整潔。
像這樣的房間在曲靖市麒麟區千裡行康養基地共有900余間。“自7月1日千裡行康養基地運營以來,我們累計接待了5600余名旅居游客,月入住率達92%。”千裡行康養基地相關負責人介紹。
適宜的溫度、優美的景色,游客越游越想留,服務供給得跟上。
曲靖建立起租房聯系機制,梳理可出租房源5.5萬余間,倡導酒店賓館不過度浮動價格、不虛高標注,讓游客更好地由“旅”變“居”。
“這裡風景好、空氣好,對我的身體也好。”千裡行康養基地裡,80多歲的蔣嘉欣展示著手機裡自己到曲靖市羅平縣九龍瀑布群游玩的照片,精神矍鑠的她8月初從重慶跟團來到曲靖,游玩了周邊許多景點依然覺得意猶未盡,准備續住到9月初再離開。
“我還沒有享受過不用開空調的夏天,明年我還想來。”今年69歲的陳衛來自湖南,在千裡行康養基地入住后,口味適宜的食堂、方便的交通和生活設施以及適宜的物價讓她感到賓至如歸。
除了吃住,曲靖還為避暑游客辦理愛心公交卡,增設旅游公交專線,中心城區到達景區景點、鄉村旅游公交線路達80條,500米站點全覆蓋率達100%,讓游客舒心、安心游曲靖。
曲靖市馬龍區通泉街道楊官田社區土瓜沖村,老屋改造成新房,吸引了“新村民”。人民網 雷霽攝
宜居宜業 “新村民”帶來新活力
來到曲靖市馬龍區通泉街道楊官田社區土瓜沖村,游客們總是喜歡在繪制著“土瓜沖”幾個字的土屋黃牆下拍照打卡,或找個不被人打擾的角落用一個下午的時間慢慢品一杯咖啡。
曾經,因村裡的勞動力大多外出務工、農戶遷移建蓋新房等原因,土瓜沖村成了“空心村”,許多老房子被閑置。如今,閑置的房屋經過流轉、規劃改造后出租,“搖身一變”成了鄉村咖啡店、花園青年餐廳、圖書館、茶藝館、藝術空間。
游客來了,旅居火了。許多有想法、有創意的年輕人也看到了土瓜沖村愜意的生活環境中蘊藏的商機,成為了這裡的“新村民”。
大學畢業后,李梅看到家鄉曲靖正在打造鄉村旅居示范點,便應聘成為了土瓜沖村的“小管家”。在這裡,她以“村長”的身份通過短視頻講述村子被改造的過程,分享老村子裡的“新村民”生活。
蔡迷鼠也是土瓜沖村的“新村民”。吸引游人拍照、繪制著“土瓜沖”幾個字的牆面,正是出自他之手。趁著旅居鄉村正熱,蔡迷鼠來到土瓜沖村成立了自己的岩彩藝術壁畫工作室。
一樓展廳,二樓喝茶、創作,在由老屋改造而成的工作室裡,蔡迷鼠找到了自己創作最愜意的一隅,“在村子裡的每一天都能量滿滿。”
閑暇時,蔡迷鼠就給村裡的咖啡屋繪制標牌,再換一杯咖啡喝﹔工作時,他走進雲南各地的鄉村繪制壁畫,用自己的創作為鄉村景色添彩。“我想通過自己的能力吸引更多年輕人來到鄉村,給鄉村帶來更多活力。”他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