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雲南楚雄

返鄉“新農人”,“老路子”有了“新走法”

2024年08月15日10:53 |
小字號

繞過一條長長的盤山路,從山腰到山頂,再到山間坡地,8月的烈日下,35歲的趙麗軍正在地裡忙著採收煙葉。

西菊拉村位於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縣高橋鎮,距離集鎮25公裡,距離縣城70公裡,山高箐深,多年來,這裡的發展一直受限。在這樣的光景下,村裡大多數年輕人在上完初中高中后就離開村裡外出打工,趙麗軍便是其中一員。

趙麗軍在田間查看煙葉長勢。劉暢攝

趙麗軍在田間查看煙葉長勢。劉暢攝

“初中畢業后,我去了很多地方打工,在河北待了兩年、福建待了兩年、浙江待了三年,回來之前在廣東做了三年裝修工,在外面整整待了十年。”趙麗軍細數自己的打工經歷。

2018年,因為父親生病需要照顧,同時考慮到在家的孩子,趙麗軍和妻子回到村裡,接下了父母耕作多年的10畝田地,走上了父輩養家糊口的“老路子”。

雖說走上了“老路”,但趙麗軍立志要讓“路”走得更好些。接過外出打工的親戚閑置撂荒的田地,他擴大了種煙面積,煙后種植青豌豆。

在西菊拉村,趙麗軍作為最年輕的煙葉種植戶,腦子活、學技術快,幾年經驗積累下來,他已然成為田間地頭的一把好手。

“但還是很困難,生產缺水是大問題。在水源不方便的地方,我們隻有夜裡開著拖拉機去拉水,白天做田裡的活計。”趙麗軍說。

在西菊拉村,種植作物除了靠天上的雨水,就是靠山箐裡出的地下水,雖然接了自來水管道,但直達耕地的少之又少,拉水灌田還是常態。

2023年初,在綜合考查實際情況的基礎之上,以西菊拉村村委會為申請主體,煙草部門出資,西菊拉村管池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2023年10月,項目竣工,管網繞過蜿蜒曲折的山路直達田間,成了種植季的“輸血管”。自此,拉水灌田在西菊拉村成為歷史。

“現在種地比以前容易多了,不用和以前一樣拉水。”趙麗軍說,2023年,他家種植烤煙15畝,煙后全部種植青豌豆,兩項收入累計近12萬元。

除此之外,趙麗軍家裡還養著羊、騾子、豬,在種田之外,還有一筆養殖收入。

雖然趙麗軍回來走了“老路子”,但和老一輩人種地比,有了增收的“新走法”。“靠著‘老路子’也能走向‘新幸福’。”他笑著說。(劉暢)

來源:雲南省煙草專賣局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