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江城:“稻蝦共養” 引領產業新風尚
2024年07月12日11:54 |

普洱市江城縣積極探索“稻蝦共養” 的生態模式,巧妙利用低窪田地與山田,因地制宜構建“稻+”多贏新格局,探索走出一條高效生態農業發展的新“稻”路。
近日,走進江城縣嘉禾鄉聯合村石頭寨村民小組,10多畝稻田經過修整后已經引入水源,稻農們端著一框框龍蝦幼苗,沿著稻田均勻地投放,播撒增收致富的希望。
嘉禾鄉聯合村石頭寨村民小組村民翟發成說:“我們也是第一次嘗試養蝦,養得好的話,我們還會繼續擴大規模,繼續養殖,希望這次能有一個好收成。”
“今天我們放的品種叫澳洲淡水龍蝦,學名也叫紅螯螯蝦,它屬於熱帶品種,特點是生長快、肉質好、出肉率高,也是名貴的淡水蝦種之一。我們選擇在江城這裡做示范,一個就是氣候原因,因為這種蝦在高溫的季節下,生長得更快﹔再一個就是江城的生態環境優渥,水質非常好。”雲南霖德澳龍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經理施雁兵介紹道。
以稻養蝦,以蝦促稻。通過這種混合種養的模式,紅螯螯蝦的排泄物可作為水稻的天然肥料,為水稻提供有機肥料,提升了稻米的品質﹔紅螯螯蝦又以田間的危害性幼虫為食,一定程度上可減少農藥的投入施用,進而起到改良土壤和提高肥力的作用。同時,稻杆為蝦苗提供棲息所,發揮了保溫作用。稻蝦共生、農漁結合的良性循環生態系統,從而提高土地綜合利用效率,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多贏目標。
據悉,此次投苗選用優質的紅螯螯蝦苗種,每畝投放1500尾,投苗面積10畝,合計投放15000尾。養殖效益估計平均畝產70公斤,按照成蝦80元每公斤計算,畝產值可達5600元,在不影響水稻生長的情況下,每畝可增收1500元至2500元,經濟效益非常可觀。(韋沿竹 謝詩儀)
來源:江城發布
(責編:木勝玉、徐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