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對話地方領導

全國人大代表楊承新:扛牢“源頭責任” 讓一江清水出昭通

人民網記者 蔡樹菁 庄志斌
2024年03月10日08:40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推進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發源於雲南省昭通市的赤水河,是長江上游一級支流,如何扛牢“源頭責任”,構建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助力高質量發展?在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雲南省昭通市人民政府市長楊承新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說:“堅持‘問題在水裡,根源在岸上’的治水思路,在治污上‘下硬功’,在水質上‘保穩定’,確保一江清水出昭通。”

全國人大代表、雲南省昭通市人民政府市長楊承新。

全國人大代表、雲南省昭通市人民政府市長楊承新。

近年來,昭通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扛牢“源頭責任”、增強“上游擔當”,聚焦以赤水河為重點的“三江四河一庫”流域,整合投入52.43億元資金,推進全面禁漁、“兩污”治理、面源污染防治、生態修復、綠色產業發展、美麗鄉村建設“六大行動”,著力把赤水河流域(雲南段)打造成為長江上游最美生態河流、踐行“兩山”理論樣板典范、流域綠色高質量發展先行示范區。

楊承新介紹,昭通把截污治水作為最緊迫的任務,加快補齊“兩污”短板,實現流域內17個鄉鎮“兩污”設施全覆蓋,嚴格落實“十年禁漁”,深入實施“一個U盤下達河長令”,常態化開展巡河護河,出省段面水質穩定保持Ⅱ類,魚類從2020年的36種恢復至現在的42種,成為雲南省唯一入選的第二批全國美麗河湖優秀案例。

赤水河流域(雲南段)的生態保護修復是關鍵。近年來,昭通實施固土增綠、生態修復工程,完成17座小水電站拆除及生態修復﹔加快推進國家級國土綠化試點,復墾復綠土地1028畝、石漠化治理6萬畝、人工造林10萬畝﹔創成2個鄉村振興示范鄉鎮、43個市級以上精品示范村、358個美麗村庄,創建“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通過省級評審。

楊承新表示,昭通把赤水河流域綠色發展作為最重要的路徑,嚴格限制“兩高一低”項目落地,關閉煤礦23座、砂石料場116個﹔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在赤水河流域(雲南段)建成以竹產業基地為主的經濟林果142萬畝,創成省級“綠色食品牌”基地2個,“一村一品”專業鎮8個、專業村36個,一批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項目加快實施,綠色高質量發展成為最靚底色。

“赤水河保護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楊承新說,2024年,昭通將繼續聚焦“三大目標”,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在“治”上下功夫,大力推進“兩污”治理,實現流域重點村落“兩污”處理設施全覆蓋﹔在“產”上下功夫,加快建設赤水河精品生態和紅色扎西旅游線路,培育以竹產業為重點的生態產業,打造老百姓的“幸福不動產”﹔在“創”上下功夫,持續推進“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創建,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建設,探索生態價值實現路徑,描繪增綠“添金”的生態畫卷。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