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曲靖

雲南富源:田裡“麥香”拓寬增收路

2023年04月23日10:22 |
小字號

春光晴好,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墨紅鎮世迤村農戶楊二召正彎著腰採收自家麥田中成熟的小麥,一簇簇收割好的成熟小麥壘砌在田中,在陽光的照射下泛出淺金黃色。

“移栽節令要到了,收完麥子就要栽煙了。”楊二召割完一簇小麥,直起脊背,抬起頭與來幫忙的互助小組組員說笑。

近年來,富源縣煙草專賣局把煙葉生產納入“重農抓糧”的大格局,通過構建“煙葉+N”糧煙協同發展機制,合理引進煙后作物和輪作作物,建立“煙葉+糧食”的耕作模式,持續增加農戶收入,實現產業穩定發展,真正讓土地資源“活了起來”,閑置的秋冬耕地搖身一變成為了“肥料庫”和“增收田”。

富源縣墨紅鎮農戶收割麥子。龔詣博攝

富源縣墨紅鎮農戶收割麥子。龔詣博攝

建成“肥料庫”

楊二召是十裡八鄉有名的種植、養殖能手,有二十七畝農田,以及十四頭牛、十多隻羊、兩三隻豬和幾十隻雞。

“每年家裡的牲畜要吃的飼料都不是小數目,隻能在路邊割點草料,但遠遠不夠,還要買一些青飼料和草料,糧食也要多摻點,牲畜才長得壯。”楊二召手裡攥著一把小麥,遠遠地看向路邊的羊群,“就像那邊的小羊,吃得少了斤頭不重,價格也上不去。”

像這樣的人家,跌水村不止一戶。綜合考慮富源縣的氣候、地形等地理條件,以及當地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富源縣煙草專賣局墨紅煙葉站充分動員,在跌水村的烤煙種植地推廣“煙葉+小麥”“煙葉+綠肥”的輪作種植模式。

“小麥適應能力強,幾乎撒下種子就能茁壯成長,中耕管理需要耗費的心力不多。”墨紅煙葉站站長周通介紹道,“小麥跟煙葉輪作是實現農戶多渠道增收的發力點之一,針對以煙葉生產作為主要經濟來源的農戶而言,在煙葉生產周期之外輪作小麥,利於秋冬時期人力投入畜牧養殖,而小麥成熟后可以售賣,還可以作為飼料喂養家畜。”

作為村裡的養羊大戶,來幫忙割麥子的李紹朋家除了四十多隻羊之外,還養著兩頭牛和三頭豬。他掰著指頭算了算說:“一年四季喂兩頭牛大概需要五千塊的飼料,我家羊多吃得也多,一年大概需要一兩萬塊甚至更多的飼料,現在我家種煙的十四畝田冬天都在種小麥,小麥成熟了以后根本舍不得賣,自家的牲畜都不夠吃。”

“原來冬耕時節我們幾乎都不怎麼大片種植,要看顧家裡的牲畜,養胖點方便春節的時候賣個好價錢。”李紹朋看著已經收割完一大半的麥田,直起腰休息片刻,“現在利用冬耕時間種植小麥,收成好的年份,幾畝田的麥子就夠吃了,如果不忙的話,也會拿去市場上賣掉一些,剩下的都可以做飼料,家裡養的牲畜太多了,這樣可以省下些買飼料的錢。”

現在村裡的農戶家家戶戶都在煙葉生產周期結束后輪作小麥,楊紹朋不需要等待每周的趕集日就能在村裡購買到優質的青儲糧或者碾好的糠料。“省心多了,也省錢多了。”楊紹朋欣慰地笑了。

耕好“增收田”

農戶李春榮本不願意在煙葉售賣完后在煙田裡栽種小麥,“我本不想種植小麥,沒有固定的銷售途徑,萬一種出來沒有人來收,白白辛苦一場。”

為了解決農戶們對小麥銷路的后顧之憂,墨紅煙葉站站長周通多方協調,找到了五家願意收購優質小麥的鄉鎮企業,每年簽訂收購合同一次,讓農戶們可以有計劃地在閑置地塊上栽種小麥。

解決了銷路問題,李春榮放下了心,在自己的煙田裡也栽上了小麥,“煙葉+小麥”的生產輪作模式最終確立了下來。

“現在跟面條廠簽了收購合同,我們隻負責種,廠裡會統一來收購,不用擔心銷路,價格也很公道。除了每年栽種烤煙的收入,現在又增加了近三四萬元的小麥銷售收入。”李春榮站在自家的麥田裡,掂量了下麥穗,喜不自勝。

今年,李春榮向銀行貸款建設面條廠,在鄉村振興的路上堅定前行,他望著路邊那個即將建成的面條廠,目光堅定而有力。(韓珂嘉、龔詣博)

來源:曲靖市煙草專賣局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