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南華縣五街鎮:黨組織建在產業上

新年伊始,雲南省楚雄州南華縣五街鎮馬龍河村黨總支副書記羅成旺格外高興,作為首位“客戶”,他在南華縣“牛超市”選購了4頭小牛,將自家肉牛存欄提高到了20余頭。看著牛圈裡自己精心挑選的小牛,羅成旺越看越喜歡。
五街鎮萬畝蘿卜地喜獲豐收。南華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這次買牛花了4萬多元,作為養殖大戶的他看似“出手不凡”,其實羅成旺生活並不寬裕:長女正在考研,二女兒就讀高中,都是用錢的時候。他之所以放心大膽地去養牛,一方面看准了肉牛產業的良好前景,另一方面縣裡也對發展肉牛出台了一系列信貸、保險、技術等方面的優惠政策,解決了他的后顧之憂、加之鎮裡和村裡反復宣傳動員,作為村干部特別是黨員的他,於是鐵了心把“牛路子”走到底。
六把地村黨總支書記、主任羅保昌有著別樣的感概。上個月,他和兄弟羅洪昌創辦的公司被認定為省裡的農業產業龍頭企業,成為南華縣為數不多、五街鎮第一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讓他感到自己的努力被認可。回想這些年,他從走村串戶收購蘿卜、核桃的“生意人”,成了十裡八鄉人人皆知的“老板”,許多群眾在他的帶領下,靠種蘿卜過上了富裕的生活。大家之所以選他當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也是覺得他有本事,能夠把村裡及老鄉的農產品收購后賣出去。
這是五街鎮黨建引領賦能產業振興的探索與實踐,也是無數黨員接續奮斗的縮影:把產業相近的小組及黨員聯合起來組建農村黨支部42個,有的側重於封山育菌,有的重點發展蘿卜,有的主要栽種烤煙,把黨組織建在產業上,把1055名黨員聚在產業鏈上,同時把致富能人吸收到黨員隊伍裡,把黨員培養成村干部,讓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服務功能在產業建設中發揮,以黨員的“頭雁效應”、先鋒作用示范帶領群眾,聚集產業效應。
務工人員在當地一合作社加工核桃。南華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得益於黨建引領的濃厚氛圍,像羅成旺、羅保昌這樣的村干部,在五街鎮不在少數。中村村黨總支副書記羅旺軍2013年回鄉創辦電子商務公司,當初對他來說是一個艱難的抉擇。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在網上售賣農產品的生意做得有聲有色,后來又經營起兩個快遞公司,五街鬆茸、洋芋、蘿卜、白芸豆等綠色有機的農產品得以進入“北上廣”。看著鄉親們的日子慢慢好起來,他覺得一切努力都值得。“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就是要力所能及地為家鄉群眾做點事!”羅旺軍說。
截至目前,五街鎮由村干部創辦的州級及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共有3戶、“四上企業”共有5戶,帶動全鎮產業振興邁上高速發展的“快車道”。2022年,全鎮共種植蘿卜3.85萬畝、洋芋1.2萬畝、白芸豆7500畝、荷蘭豆和貢菜等1000余畝,分別實現產值2.5億元、6000萬元、4500萬元、1050萬元,走出了一條“組織引領帶產業、黨員示范帶群眾、企業搭台帶民富”的路子,讓千家萬戶唱響了“春天挖洋芋、夏天找菌子、秋天收核桃、冬天拔蘿卜”的增收“四季歌”。(董學瑞 南華縣融媒體中心供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