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蒙自:蟠棗嘎嘣脆 彝鄉日子甜

盛夏時節,瓜果香,棗兒熟。在雲南省紅河州蒙自市雨過鋪街道的棗子種植基地,熟透的棗子綴滿枝頭,棗香四溢。村民們有的忙採摘,有的圍著棗堆分揀裝箱,一派豐收景象。
蒙自市雨過鋪街道轄6個村(居)民委員會、25個自然村、49個村民小組,其中彝族人口佔95%。近年來,該街道以建設現代農業特色街道為目標,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一主線,堅持黨建引領,通過“黨建+產業發展”新模式,大力發展枇杷、棗子、葡萄、番茄等特色產業,強力打造“林果彝鄉”,使廣大村民走上了產業發展增收致富之路。
成熟的蟠棗。蒙自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雨過鋪街道引進雲南某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入駐新光村民委員會新寨村,該公司以每畝2200元的租金向村民租地,在雲南省率先引種蟠棗,投資建設400畝蟠棗設施大棚基地,基地於2017年被評為雲南省農業科技示范園。蟠棗基地的蟠棗具有個大型美、甜蜜酥脆、棗味濃郁、皮薄化渣的特點,糖度可高達34度,已獲得綠色食品認証。據了解,蟠棗零售價格高達129元/公斤。
據該公司董事長徐芳介紹:“蟠棗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喜愛,每天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訂單,2021年產值達300萬元,今年預計產值達600萬元。在公司的帶動下,有1戶村民種了10畝蟠棗,今年收入達40萬元左右。村民除了有地租收入,到公司務工,每天還有150元務工收入。”
村民在採摘棗子。李沿杓攝
雨過鋪街道雨過鋪社區居委會採取“黨總支+合作社+村民+訂單”的模式發展棗子產業。該社區長沖下寨村村民馬繼說:“我們成立了冰糖棗產銷專業合作社,社員種植冰糖棗、冬棗2400余畝,產品主要銷往北京、上海、沈陽等地。2021年產值3600萬元,今年預計產值3700萬元,在採摘季節,每天參與採摘棗子、揀棗子、裝箱等務工人員有200余人,每天人均工資為130元左右。”
彝鄉棗子產業的發展,是特色現代農業促進土地流轉、助推勞動力就業提升的縮影。黨建引領與產業發展的互融互通,讓廣大群眾在家門口就業更便利,增收致富有渠道,正是“蟠棗嘎嘣脆,彝鄉日子甜”的真實寫照。(張艷娥、李沿杓)
來源: 蒙自市融媒體中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