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云南分网>>要闻

云南西双版纳:

多元共治绘就“候鸟”栖息地温暖图景

2025年04月26日09:01 |
小字号

近年来,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与别具一格的人文风情,成为众多外来旅居者心驰神往的旅居目的地。

作为西双版纳州旅居人口较集中的景洪市,万景社区、圣井社区等成为了旅居人群的最佳选择,来自全国各地的离退休人员、“候鸟式”旅居人员长期定居于此,占辖区居民群众的80%。为加强旅居人员的管理和服务,西双版纳州加强组织建设,健全社区治理体系,将主城区优化为5个街道、析置为70个社区,健全完善“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治理体系,将党组织延伸到基层治理末梢,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让每一位居民能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为“候鸟”们搭建起幸福的港湾。

强化阵地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

根据“候鸟”人群的特点和需求,西双版纳州完善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等基础设施,合理布局购物、餐饮、交通等生活服务设施,切实提升城市宜居水平。

嘎栋街道万景社区建立健全社区服务大厅、党组织活动馆、群团之家、志愿者服务站、综合活动室等功能室,植入“萌享家”解决社区“托幼”难题,建设拥有舞蹈室、书画室、乒乓球室、幸福食堂、社会红色职工驿站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每到节假日,我们聚在幸福食堂包饺子,来自全国各地的旅居人员一起过年、过节,这里像家一样温暖。”一位来自山西的旅居老人兴奋地说道。

除了服务好长期旅居的人群外,短期以旅游为目的的旅居也是一个重点问题,西双版纳州聚焦告庄社区游客集中的实际,在江北街道告庄社区一体化打造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文旅生活中心、文化展示中心、告庄物业管理中心与民族团结进步实践基地,构建集居民、游客、商家为一体的智慧信息服务平台,畅通线上线下“一站式”便民服务机制,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

建立多元参与机制,构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如何实现社区治理中的“双向奔赴”,形成社区与居民紧密互动、协同共进的良好局面?西双版纳州通过搭建多元化的参与结构,激发居民自治活力。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方式,让“候鸟”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提高主人翁意识。

嘎栋街道万景社区将社区艺术团7支文体队伍的队长纳入社区“两委”委员,聘请新市民任社区兼职委员,搭建“新市民茶话会”议事协商平台,让“候鸟”居民参与社区治理。

李盛是一名退休的老中医,她通过“新市民”茶话会上了解到,许多居民有医疗服务方面的需求,于是她和几个同样有中医技术的旅居人员组建起一个小分队,定期在社区门口给大家提供医疗服务,成为服务健康的站点。

曼弄枫街道圣井社区通过党建引领,充分发挥社区工作者、物业人员、志愿服务队力量,开展各类服务活动。特别是由居民组建的志愿服务队,自动承担了居民活动室管理、街边工会之家和快递小哥驿站的值守,形成外来人口服务外来人口的自主参与服务模式,缓解社区“人少事多”的压力。让居民紧密相连,共同打造美好的旅居环境而努力,让候鸟“旅居”暖光传递到社区的每一个角落。

搭建文化交流平台,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社区生活中,“候鸟”人群与当地居民能实现深度融合,将极大地提升社区的活力与凝聚力。西双版纳州通过搭建文化交流平台,搭建促进融合的桥梁,有效增强了双方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培育发展各类协会、兴趣小组等,举办文化交流活动,促进“候鸟”人群与当地居民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尊重彼此文化差异。

嘎栋街道万景社区通过开展理论宣讲“聚”邻、文明新风“育”邻、志愿服务“助”邻、协商议事“睦”邻、文化活动“乐”邻等“五邻”聚力模式,推动以文化文艺促进交往交流交融,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为契机打造各类文化节、美食节。目前,辖区有各类文体队伍19支,涵盖了太极、舞蹈、器乐、合唱、健身操,各类队伍的队长、指导老师95%以上为“候鸟”居民。他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热情,带动本地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文化氛围愈发浓厚,真正实现了文化层面的和谐共融,让候鸟“旅居”暖光中增添了文化融合的绚丽色彩。(西组轩)

来源:西双版纳州委宣传部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