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帆争流 云南咖啡定义“中国味”

1904年,云南历史上,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株咖啡苗栽种在了宾川县朱苦拉村;1951年,德宏潞西棉作实验站首次引进咖啡种苗,开展生产性种植……2024年年底,云南咖啡种植面积达126.7万亩、产量14.6万吨,种植面积、产量双双位居全国第一,均占比98%以上。
如今,云南咖啡正被越来越多的人青睐,带着“中国味”走向世界;云南,也正成为国际新兴精品咖啡产区。
从3万亩到126.7万亩
种植面积激增,高位推动产业发展
潞西棉作实验站育苗定植的6亩咖啡地里萌发出云南咖啡产业的希望之光,之后的日子里,云南农垦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见证者。
“根据国家规划安排,1955年,云南农垦开创规模化种植咖啡的先河。3万多亩的面积在现在不值一提,但在当时是行业内的重磅事件。”云南咖啡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继伟说。
1992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咖啡合作项目——云南咖啡厂建成投产。全球最先进的技术、设备让云南咖啡厂成为中国第一家现代化咖啡工厂。
随着欧洲市场咖啡需求的迅速增长,云南咖啡种植面积也在扩大,价格持续攀升。2011年,云南咖啡豆每公斤报价高达42元。然而,随之而来的8年低谷期重创云南咖啡产业,改种其他经济作物、弃管、弃收等情况在各产区比比皆是。
“经历过8年左右的低迷行情,云南对产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张继伟说。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咖啡产业发展,组织多个部门进行系统研究,形成了云南省精品咖啡战略的总体思路。同时,在“咖六条”政策引导和产业集群项目的带动作用下,云南咖啡产业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发展成效。
“近年来,中咖以‘云咖一号’自主选育品种为核心,推动种植端精品品种更新。该品种杯测分数达86分,亩产值较传统品种翻倍,现已推广种植1000余亩。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我们与潞江镇等产区签订保底收购协议,鲜果收购价达12元/公斤,带动咖农户均增收超3000余元。”保山中咖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竹说。
近期,省农发(农垦)集团建设的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供应链(咖啡)服务平台上线运行,正是做大做强云咖产业的重要举措。
省农业农村厅提供数据显示,2024年底全省咖啡种植面积126.7万亩、产量14.6万吨;农业产值近50亿元,同比增长13%。生豆平均价格41元/公斤。据昆明海关统计,2024年云南出口咖啡3.25万吨,同比增长358%,主要出口至荷兰、德国、美国、越南等29个国家和地区。
从8%到31.6%
精品率提升,重塑产业新格局
亮眼的数据背后,云南咖啡产业有着怎样的布局。
产业要发展,政策、市场缺一不可。高位推动下,云南咖啡产业发展有了方向指引。全省各产区更是集合各方力量,抓住产业回暖的契机,以市场需求为核心,重塑产业格局。
近年来,普洱市立足区位优势,以全产业链思维重塑咖啡产业版图,全力打造生态产品品牌。聚焦咖啡生豆精品率和咖啡精深加工率“双提升”,全力推广良种良法,加快高稳产基地建设,推进鲜果集中处理,大力开发多元化产品,积极发展精品咖啡庄园。2024年综合产值85.08亿元,实现3年间综合产值增长3.06倍,22万咖农人均收入超过9600元,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保山市咖啡产业蓬勃兴起,蹚出了一条从“种子”到“圈子”、贯穿一产至三产的精品化发展路径。目前,保山咖啡产业综合产值已达90亿元,咖啡精深加工率、咖啡精品率及拥有的省级咖啡龙头企业数和云南省精品咖啡庄园数都居全省第一。
除普洱、保山外,云南咖啡种植还主要分布在临沧、德宏、西双版纳、怒江。临沧以精品化的品质和独特的庄园经济模式成为咖啡业界寻豆师的理想地、外商投资的热土和全省咖啡产业的生力军。临沧主推“咖啡+”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其精品咖啡庄园正在成为咖啡体验、咖啡游学、咖啡文创、咖啡科研的热门目的地。
不难看出,在全球市场对咖啡品质要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因地制宜谋发展,提升精品率已成为云南各产区的努力方向。2024年,全省咖啡精品率已由2021年的8%提升至31.6%。
在这一过程中,优质品种更新替代工作成效卓著。
过去,云南省咖啡的主栽品种为卡蒂姆系列杂交种,占比高达95%。卡蒂姆品种抗病高产,但发展精品咖啡存在一定局限。2022年以来,省农业农村厅相继编印了《云南省精品咖啡种植区划》《云南省咖啡优质品种推荐地图》,按照“适地适品适种”的基本原则,划定精品咖啡适宜区105万亩,推荐了瑰夏、铁皮卡、卡杜艾、德热等优良品种。通过专题培训、专家服务和宣传引导,各有关州市经营主体扎实推进优质品种的更新替代。截至2024年底,全省种植优质咖啡品种超15万亩,占比12.8%,较2021年底的5%实现规模翻番。卡蒂姆一品独大的单一种植结构正在得到逐步扭转。
从20%到80%
精深加工率提升,科技助推产业发展
“2023年,我们突破技术难度,做出无添加冷萃即饮咖啡饮料,领先同行整整一年。产品一上线即满产,至今为止,我们公司没有一个业务员。”云南冷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晓旋说。
冷萃科技致力于用云南咖啡豆做云南精品咖啡,通过组建专业技术团队,自主研发设计冷萃咖啡生产设备,量身打造云南冷萃咖啡产品,不断提升咖啡品质。“我们已经拿到的专利有‘50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可以做到在精细化萃取咖啡完整风味香气的同时,也能把咖啡不好的风味分离掉,通过精深加工提高了咖啡的精品率。去年,我们新增加了喷雾干燥产线,原料前段用来做冷萃冻干咖啡,后段用来做喷雾干燥咖啡,萃取后的咖啡渣用来做化肥,原料全部得到利用。”吴晓旋说。
近年来,围绕提升精深加工率,云南咖啡产业科技含量“爆表”。烘焙、研磨、萃取浓缩、冻干生产……在位于思茅产业园区的云南金客隆咖啡产业有限公司咖啡精深加工生产区,一条条智能化的咖啡精深加工生产线正在高效运转,从一袋袋咖啡豆到一盒盒冻干咖啡产品,仅需要30个小时。
科技赋能产业,在咖啡产业各环节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解决咖啡初加工的环保问题,各产区积极探索,普洱推进微水加工技术路线,每吨咖啡鲜果加工产生的污水从8吨下降到50公斤,污水进一步处理或沉降分离后用作田间肥料,实现循环利用。西双版纳州苏可菲纳普文咖啡鲜果处理厂引进巴西、哥伦比亚先进脱皮脱胶设备,配套国产干燥和污水处理设备,采用“太阳能+保温”储能热源,产生的少量污水经处理后,直接用于下一轮鲜果加工,实现绿色加工、污水零排放。云南农大研发了微生物发酵和果皮、果胶梯次利用等技术,探索鲜果处理后的残留物综合利用,实现变废为宝。保山、普洱相继发布《咖啡果皮茶》等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为咖啡果皮等废弃物的利用奠定了基础。
2022年,云南省发布《关于推动咖啡精品率和精深加工率提升若干政策措施》,在品种更新、鲜果加工、精深加工、庄园建设、品牌打造等多方面进行引导。政策执行3年以来,云南咖啡产业精品率和精深加工率已有了很大提升。2024年,全省精深加工率已由2021年的20%提升至80%。(记者 王淑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