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盘龙
凸显西南联大品牌 打造昆明文化繁荣核心区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这里有亚洲最大的人工瀑布——昆明湖瀑布公园。盘龙江日夜奔流,瀑布飞泻而下,源源不断地为滇池输送清流,孕育昆明城市的绿色空间,也滋养万千昆明市民。
这里建有昆明最高、单体最大的商业综合体恒隆广场,海内外商贾云集,展露着昆明城市蓬勃向上的发展活力。
……
这些地标,是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的城市底气。城区绿意盎然、商气浓郁,为昆明的城市发展平添生机与活力。
盘龙区一角。盘龙区委宣传部供图
但盘龙区的魅力还不止于此。盘龙区还是有名的“院士之乡”——抗战时期,西南联大众多文化名人曾在盘龙区北部的龙泉古镇暂居,一度走出了35位院士。
在新时代昆明打造“历史文化名城”过程中,盘龙区充分挖掘辖区西南联大历史印记,通过对名人旧居的“活态”保护,讲好西南联大教育救国的故事和闻一多“最后的演讲”舍生取义的故事,为盘龙区日新月异的城市空间再添底蕴和魅力。
闻一多旧居。盘龙区委宣传部供图
“院士之乡”寻踪
时间回到1937年,抗战爆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昆明,三校在昆明联合成立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彼时,部分随迁而来的西南联大教师及其家眷,大多选择在昆明北郊的龙泉镇(现为盘龙区龙泉街道片区)寄居。梁思成和林徽因、闻一多、朱自清、冯友兰、金岳霖……一时间,一大串辉映中国近现代的文化名人和学术大咖云集龙泉镇,该地也成为抗战时期大后方的历史文化、教育科研的重镇。
“龙泉街道片区留下了28处西南联大时期的历史建筑,包括名人旧居,中国营造学社旧址、清华文科研究所旧址、北大文科研究所旧址等,龙泉镇成为抗战时期中国的学术高地。”盘龙区本土西南联大历史文化研究专家洪海波指出,闻一多的“红烛精神”、冯友兰的“贞元六书”、梁思成的“营造之功”、金岳霖的“龙泉论道”、严济慈的“科技抗战”等,都与寄居龙泉的生活密切相关。“盘龙区也因此成为35位院士和26位文化名人的第二故乡。”洪海波说。
时光流转,万丈高楼平地起,曾经“偏居”昆明北郊的龙泉镇,已成为昆明北部的重要城市空间。
斯人已逝,文脉尚在,风骨犹存。近年来,借助昆明城市“南控北延”的城市规划重大发展机遇,盘龙区以龙泉古镇博物馆群落建设为重点,传承西南联大文脉,以文化人,助力加快北部山水新城区建设,西南联大的历史记忆,也在新城区的建设中“苏醒”……
闻一多公园里的市民文化中心外景。盘龙区委宣传部供图
“活态”保护让历史走进现实
“充分挖掘西南联大名人文化,并整体激活、培育文化产业,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有特色的专题博物馆,在满足市民文化需求的同时,对历史建筑进行‘活态’保护,引导市民到博物馆群落吸收文化养分。”盘龙区文化和旅游局主要负责人介绍,“唤醒”西南联大的历史记忆,“活态”保护是关键。
“活态”保护怎么做?
位于盘龙区龙泉街道办事处辖区的闻一多公园,便是其中的典型范例。
该公园掩映在一片现代化居民小区内,占地约3.6万平方米,主体建筑为龙泉古镇博物馆群落·市民文化中心。
漫步在闻一多公园里,在满目苍翠的花草树木中,以新月亭、红烛亭、烛心广场等历史文化元素命名的园林建筑和公共设施随处可见。
龙泉古镇博物馆群落则主要由闻一多历史陈列馆、闻一多旧居、“龙泉记忆”村史馆等组成。里面不仅对名人旧居、静态建筑进行了维护、修缮,还在馆内珍藏展出了名人书信、旧物、手稿等物品,生动形象地展示了闻一多、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朱自清等西南联大文化名人的生活工作场景,让参观的市民感受到原汁原味的“大师风范”。
市民文化中心内景。盘龙区委宣传部供图
再加上市民文化中心配套的图书馆、多功能厅,博物馆群落设置的瓦猫博物馆、玩具博物馆等非遗文化展览,晚上在闻一多公园晋氏宅院常态化演出的庭院京韵实验剧《闻一多》等,使闻一多公园成为可参观、可聆听、可学习、可休闲、可消费的公共文化空间。
“龙泉古镇博物馆群落·市民文化中心是市民身边看得见、摸得着、能体验、能交互的全民美学教育空间,生活在15分钟文化生活圈的市民们走出家门,即可到此读书、看剧、听曲,感受非遗、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浸润。”盘龙区文化和旅游局主要负责人介绍,通过主动探索,龙泉古镇博物馆群落,也成为昆明建设历史文化名城、打造西南联大故里的重要内容。
庭院京韵实验剧《闻一多》演出现场。盘龙区委宣传部供图
擦亮“文萃盘龙”名片
“西南联大名人旧居是不可复制的稀缺资源,也是西南联大教育救国精神产生的重要载体。”龙泉古镇博物馆群落·市民文化中心的打造,让长期致力于西南联大历史文化研究的洪海波信心倍增。
在盘龙区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洪海波发起成立了龙泉古镇文化研究院,发挥本土优势,对西南联大文化名人在龙泉镇期间的工作生活开展田野式的调查研究,进一步充实西南历史文化发掘、保护、传承的力量。
在各界的努力下,盘龙区的西南联大文化资源名声日隆。
在2022年8月公布的“第六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推介项目名录中,西南联大旧址含龙泉镇住区在内的项目位列榜首。
市民文化中心前的闻一多雕像。盘龙区委宣传部供图
历史建筑、现代空间在这里碰撞,历史记忆、城市人气在这里聚集,“活态”保护下的龙泉古镇博物馆群落,延续了“中国院士之乡”的文化脉络。
“盘龙区将文物资源禀赋积极转化为文化发展动能,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城市有机更新中,通过供给优质文化产品、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奋力打造昆明文化繁荣的核心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盘龙区委宣传部主要负责人表示,盘龙区将不断凸显以西南联大历史文化为重要内容的历史文化品牌,擦亮“文萃盘龙”名片,助推昆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