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要闻

她从坝区嫁到边境村寨这二十多年

人民网记者 程浩
2022年10月11日08:31 |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小字号

初见李玉焕,脸虽不太白,可样子朴实。因常年下地劳作,她身形比一般城里姑娘壮实些,更有一种自然的健康美。

李玉焕家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遮放镇河边寨村委会谢里村民小组——一个距离中缅边境一公里左右、被莽莽大山环绕、总户数32户的景颇族傈僳族聚居村寨。

李玉焕在小组活动中心忙活。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李玉焕在小组活动中心忙活。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2000年,李玉焕从十多公里外的瑞丽畹町嫁到这里,转眼已过去22年。22年来,她看着寨子在党领导下从贫穷的深渊慢慢爬上来,然后挺起腰板,变得强大。

云南是多民族边疆省份,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有25个边境县(市)、110个沿边乡镇、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边境线长4060公里,是祖国西南安全稳定屏障。谢里村的发展变化,正是云南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发展变化的缩影。

谢里村一角。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谢里村一角。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有人好奇 “你们村是不是属于缅甸?”

李玉焕出生在瑞丽畹町一个农村家庭。虽在农村,但家在坝区,“田里庄稼好,水稻吃不完还能卖些,有电,住的是瓦房,还有公路……”回忆起小时候,她眼里透着光亮。

后来在瑞丽打工时,李玉焕认识比自己大十岁的景颇族小伙郭麻堵。两人很快看对眼,谈了段时间恋爱后,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

一听“傻”女儿要嫁到偏远的谢里村,那里是山区,地贫,不通电,很多人家住茅草屋,路是泥巴路,且男方比女儿大十岁,“不行不行不行……”李玉焕的父母坚决反对。

李玉焕显然已陷到这段感情里,父母说啥也不听,硬要“下嫁”。

眼看一家人要闹僵,父母拗不过,只得同意了。“那时年轻,不懂事,脑子一热,被感情冲昏了头脑……”回忆过往,李玉焕爽朗地笑着。

痛苦才刚开始:刚嫁过来那两年,谢里村不通电,晚上没照明灯,更没电视看。没有路,到哪都不方便,到村委会是小便道,得走2个多小时;嫁到村里前三四年,李玉焕还没去过镇上。看病基本是山上采草药。村里孩子上学,要走到村委会所在地。产业嘛,就是种一点水稻,山上找野果野菜去卖,偶尔也去打零工,每天15块左右。

因为穷,谢里村在周边没啥名气,村里有人到镇上办事,别人问谢里村在哪,“是不是属于缅甸?”这句听上去很不是滋味的话,直到现在,大伙闲聊时仍会时不时提起。

日子虽然苦,李玉焕倒没后悔。“既来之则安之,努力呗!”被生活磨砺后的她很乐观。

时光静悄悄流逝,2002年,李玉焕发现村里开始发生“肉眼可见”的变化。这一年,村里通了电,后来又通了大路。到了2007年,自家孩子上学时,已不用赶到村委会所在地,隔壁村就能上,走个两三公里就到了。

痛苦仍时时“发生”。2005年夏天,作为村民小组妇女组长的李玉焕去四十多公里外的镇上开会,她冒着雨,穿着雨鞋,提着电筒寅时起床沿小路出发去村委会坐车。十来公里的路,一路上李玉焕手脚并用,天大亮后才赶到村委会。“太难了!”她不禁感慨。

李玉焕自信地走在村里。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李玉焕自信地走在村里。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日子好了 家家户户基本有两辆摩托车

更大的变化发生在2015年之后。那年,全国脱贫攻坚战打响,因为穷,全村32户一户不落,全部被识别为建档立卡户。

此后,党委政府、对口帮扶单位带领着村里人脱贫,帮每家每户建新房子,水泥路修到家家户户门口,路灯有了,看病方便了,小病骑摩托车半个小时就能到村卫生室,镇里的卫生院骑车虽说也还要一个半小时左右,但比之前好太多。孩子上小学在村委会所在地,平日住校,周末才接回家。

产业是发展的关键。村里气候适合栽种坚果、百香果,党委政府、对口帮扶单位领着村民种。李玉焕在2017年时栽了50亩坚果,这两年刚进入盛果期;家里还栽了十多亩百香果;流转出去的十多亩地租给外地人种甘蔗,每亩每年租金两三百元。

产业有了,村里人日子好起来。这两年,家家户户基本有两辆摩托车,三成村民家里有了小汽车。

李玉焕家的日子也不差,除两口子在村里打拼,21岁的大儿子在昆明打工,老二学修车,老三学电脑方面的技能,都想凭借一技之长让生活更好。

这两年疫情,李玉焕长期在边境卡点值守,每月能领3000元补贴。丈夫操持家里,夫妻俩一里一外,用心经营小家。

谢里村一角。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谢里村一角。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有啥愿望?“希望每个人都能活得更有意思”

“现在村里的条件和你们老家比,怎样?”记者问。

“差不多赶上了!”李玉焕笑笑说。

更值得骄傲的是,丈夫郭麻堵在老丈人面前抬得起头了,村里人在外边人面前也抬得起头了。

曾有小时候的玩伴来到村里,打趣说:“(你们村)一下子变成了‘小香港’!”李玉焕听着,心里舒坦。

2021年,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用三年时间将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初步建设成为现代化边境小康村的目标。借助政策东风,种植业、养殖业……谢里村产业发展步伐加快,致富劲头更足。

秋日走进村里,风很柔和,空气很清新,太阳很温暖,路边野花竞放,一片青翠。那些年村民钻山狩猎、采集野菜、人背马驮的岁月被做成壁画,印在路边的村民家墙上,提醒着大家美好生活来之不易。

李玉焕还将在谢里村生活大半辈子,问她有什么愿望,她憋了半天,用朴素的话语说:“希望在党领导下,村民们的日子能一直美好下去。而且每个人都能生活得更好,不只是吃穿,还有精神方面。”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