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文旅

云南江城:深山手艺人一针一线创造财富

2022年09月23日16:21 |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小字号

在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国庆乡坐落着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村庄环境清幽、植被丰富,四周被古松、古柏等古树掩映簇拥。在这个有着“中国传统古村落”之称的彝家寨子里居住着这样一位手艺人。

国庆乡博别寨

国庆乡博别寨。韦沿竹摄

她自幼就对民族服饰有着浓厚的兴趣,心灵手巧的她在长辈的耳濡目染下,很快就掌握了制作彝族服饰的基本技艺,家里人穿戴的服饰都出自她的手,现如今她已经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彝族服饰制作人了,这位72岁的老人名叫宗应兰。

走进老人的小裁缝店,一台“飞人牌”缝纫机。软尺,一枚顶针,一支粉笔... ...从这些斑驳的历史痕迹里,可以看出老人几十年如一日对缝制民族服饰的坚守和执着。她每天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周而复始地进行着画线、裁剪、锁边、缝纫、订扣、熨烫等工序。

宗应兰缝制衣服

宗应兰在缝制衣服。杨宽摄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娱乐文化的迅速发展,许多人也逐渐对民族服饰产生浓厚的兴趣。少数民族服饰除了当地人在特定的节日里穿戴以外,也受到其他地区的青睐。现在的彝族服饰经过宗应兰老人的不断地改良,把传统的彝族服饰元素融入到现代生活服饰中,做出了既能在日常生活中穿着,又保留了彝族文化特色的服装,因而更具有了市场前景,获得了不少消费者的喜欢,每年都有不少外地的顾客慕名而来,越来越多的人也通过宗应兰感受到了彝族服饰的魅力。

宗应兰的“飞人”牌缝纫机

宗应兰的“飞人”牌缝纫机。李林静摄

老人说,通过做衣服现在收入增加了不少,平时买药或者看病的钱自己可以承担大部分,这样儿女们也减轻了负担,自己也是活得轻松愉快。在谈及制作民族服饰传承的时候,宗应兰说道:“制作民族服饰行业没有太高的门槛,只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和爱好,就可以很快地胜任这份工作,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来学习制作民族服饰,让这种制作技艺一直传承下去,让传统服饰走进现代生活的同时让更多的人了解彝族文化。”

传统民族服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的重要符号和载体,承载着一个时代的历史与变迁轨迹。宗应兰老人本着传承保护和弘扬彝族服饰传统技艺为己任的态度,一针一线绣出彝家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韦沿竹、杨宽、李林静 江城县融媒体中心供稿)

(责编:徐前、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