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要闻

云南已建设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362个

2022年09月09日08:30 | 来源:昆明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云南已建设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362个

日前,“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场发布会举行,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督察专员曹永恒表示,自1958年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地——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以来,全省已建设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362个,全省90%典型生态系统和80%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一大批濒临灭绝的物种获得新生,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一大批濒临灭绝物种获新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自觉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曹永恒介绍,自1958年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地——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以来,全省已建设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362个,积极创建亚洲象、香格里拉、高黎贡山等国家公园,建设全国唯一、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野生生物种子库——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以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护和离体保存为辅的保护体系日趋完善,全省90%的典型生态系统和80%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在珍稀濒危特有物种保护中,云南省实施珍稀濒危、极小种群和特有物种的拯救、保护、恢复工程,一大批濒临灭绝物种获得新生。曾经在滇池野外灭绝的滇池金线鲃人工繁育成功,重新引入滇池后种群数量不断扩大,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功范例。

云南森林蓄积量居全国前列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田建宏介绍,2021年以来,云南全面推行林长制,建成从省到村五级林长体系,设立各级林长36999人。建立总林长令发布、“林长+警长”“林长+检察长”、林长巡林任务清单和重点工作问题清单等工作机制,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工作更加系统。在省级林长示范带动下,各级党委、政府爱林护林积极性不断激发。10年来,云南森林面积从2.84亿亩增长到3.03亿亩,森林蓄积量由16.93亿立方米增长到20.96亿立方米,均居全国前列。

值得注意的是,云南省协同推进民族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把民族文化多样性和传统知识纳入生物多样性保护范畴,载入《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建立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发掘哈尼族梯田文化、纳西族东巴文化等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密切相关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发挥少数民族文化和相关传统知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开启了“民族文化促进自然保护”“自然保护促进民族文化传承”的云南模式。

极小种群物种保护成效显著

在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中,云南省探索开展自然保护地外的野生植物保护小区、野生动物社区公益保护地等多种模式,率先提出将极小种群物种集中分布区纳入“生态红线”划定范围,并成功推动纳入国家方案;大力开展极度珍稀物种栖息地修复,修复改造亚洲象食源地9000多亩、整合划定绿孔雀栖息地保护范围13.8万亩、引入社会公益资金修复滇金丝猴栖息地8400多亩。云南省系统构建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体系,完成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第一个十年规划。

10年来,全省重点野生动植物物种保护率分别达到83%和77%。亚洲象增长到300多头,滇金丝猴增长到3300只左右,绿孔雀等旗舰动物数量稳定增长;华盖木、毛果木莲、漾濞槭等30种极小种群物种,通过就地、迁地和繁育回归等抢救性保护措施得到保护。 (李丹丹)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