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要闻

"感恩桥"成了"致富桥" 边境小康村的群众笑了

人民网记者 木胜玉
2022年08月27日09:38 |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小字号

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打洛镇,有一个叫龙利村的抵边村寨,村寨与缅甸接壤,辖区边境线长1.7公里,全村59户村民的住宅、水田、林地均在国境线附近,被称为“极边第一村”。

龙利村北400米处有条百余米宽的打洛江,进出龙利村都要经过江上的“极边感恩第一桥”——龙利桥。大桥全长112米,两岸设置引道工程共1.47公里。

桥边矗立着一块木牌,上面有这样一句话:“龙利桥建成通行,解决了出行不便的‘难点’,打通了农特产品卖不出去的‘堵点’,消除了旅游发展的‘痛点’,圆了村民的‘通桥梦’。桥是连心桥,路是小康路,情是党恩情。”

这座“感恩桥”的故事,要从1996年讲起。

龙利村“感恩桥”。

龙利村“感恩桥”。佐连江摄

举村搬迁守护边疆

龙利村最早并非建在边境沿线,如今的“极边第一村”,是全体村民共同作出一个伟大决定的结果。

1996年7月,打洛江突发洪水,淹没了龙利村村民世代居住的房屋,村民们决定整村搬迁。可供选择的搬迁方案有2个,一个是搬迁到集镇旁,另一个是搬迁到国界线附近。

当时村党支部多次组织召开会议,征询全体村民意见,大家经过商讨后,一致决定放弃条件更为优越的集镇生活,而是选择了条件较为艰苦的边境。1997年1月龙利村完成整体搬迁。

“谁都向往舒适的生活,但神圣国土需要人来守护。整村搬迁到国境线附近,与其说是龙利村村民对生活的选择,不如说是对自身职责的履行。虽然村民人数不多,但大家都一致认为,守边是边民的重要责任,不容推卸。”龙利村党支部书记玉儿囡介绍说。

村寨搬迁,党和政府下拨6万元的搬迁补助款。那个年代,对生活不富裕的村民来说,这是一笔巨款。可是大家却一分没动。

为何?

原来,全体村民响应村党支部号召,主动将6万元补助款全部用于创办小学,用于孩子们的读书教育,并将国防、边防教育作为重要教学内容,从小培养和树立孩子爱国、爱家的情怀。

龙利村全景。

龙利村全景。佐连江摄

连心桥书写党恩情

玉儿囡家的两层傣族干栏式小楼紧靠边境线,在一楼的墙上挂着一个相框,相框里镶着两张照片:一张是过去在打洛江上摇摇欲坠的木桥,另一张则是新修的水泥大桥。

指着照片,玉儿囡说,百余米宽的打洛江,一直阻断着全村群众的便捷出行,群众到打洛镇上要绕行6公里的崎岖边境小道。“小时候村寨里的学校,雨季涨水时打洛江淹了小木桥,老师过不来上课,只能停课。我九岁才上小学,学历也只是小学毕业。去外村看个电影,要么游泳过江,要么太阳还没落山就出发绕远道。”玉儿囡回忆。

受制于交通,好多其他村的人听过却没到过龙利,龙利人见世面少,过泼水节时在村里跳舞都会害羞。龙利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植蔬菜,只能低价批发给菜贩子。2017年,村里发展种植了火龙果,因为村子偏远且道路坑洼泥泞,收购商不愿来收,村民们只能以其他村组的半价销售火龙果。

2020年4月,刚上任村党支部书记两个月的玉儿囡向来寨子里调研的省委领导汇报了出行的困难。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

2020年底,一座长112米、宽10.5米的水泥大桥建成通车,打通了入村通道“最后一公里”,村民们载歌载舞庆祝,将其取名为“极边感恩第一桥”,并写下对联:“打洛江源远流长泽润边陲,感恩桥路畅人和惠通龙利。”

龙利村的火龙果种植基地。

龙利村的火龙果种植基地。佐连江摄

“感恩桥”变身“致富桥”

刚建好桥,就赶上西双版纳州委组织部推进抓党建促强边固防、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行动示范创建工作,龙利村被列为重点推进的示范村,需要整治村庄环境、推倒围墙、拆除彩钢瓦、绿化美化恢复傣寨老模样。

消息刚一传来,龙利村的群众纷纷开始议论:整天走“感恩桥”,整治环境是为大家好,咱行动不能落下。

在群众的支持下,村党支部向上级争取资金,大力推进基础设施提升改造、村集体经济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兴边富民“五大工程”,实现了“水电路网”全通,让边民安居守边条件得到改善。

为了进一步带领群众致富,村党支部还积极探索多元产业发展,采用“长短结合”的方式,形成“橡胶+水果种植+农作物+庭院经济”的特色产业结构,打造出“林中有橡胶、田里有作物、院内有瓜果”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每年的收获季节,村民种出的香蕉、火龙果、菠萝蜜等水果都会聚集在“感恩桥”头的水果分拣大棚,采购商可以直接开车到桥头装车,村民的农产品再也不愁卖了。

村民们正在给火龙果打包。

村民们正在给火龙果打包。佐连江摄

2021年,村民通过“特色经济作物+庭院经济”的模式实现产值624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4万元。

“以前桥不通、路没硬化,别的村寨的姑娘都不愿嫁过来,如今龙利村村民的生活不一样了。”村民感慨地说。一栋栋规划整齐的新楼房掩映在舒适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中,村外有作物、村内有美景;庭院花草香、室内卫生好;望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的龙利成为远近闻名的边境小康示范村。

当问到对未来的期望时,玉儿囡说:“希望有越来越多的游客都来走走‘感恩桥’,来感受龙利村前后的变化。我们要给游客们讲好‘感恩桥’的故事——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