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要闻

“她是勇气和决心的象征”

“溜索女孩”余燕恰海外“圈粉”

人民网记者 符皓
2022年07月15日10:13 |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小字号

“这是一个幸运的女孩,生长在一个幸福的国家,认识一帮有爱心的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7月11日,人民网独家刊发了云南怒江“溜索女孩”余燕恰心怀感恩、回家乡工作接力爱心传承的故事。近几天来,不少网民纷纷为余燕恰知恩图报、反哺家乡的动人之举点赞,在网上汇聚了传递爱心的正能量。

余燕恰幼时坐溜索过江被媒体拍到时的画面。受访者供图

余燕恰幼时坐溜索过江被媒体拍到时的画面。受访者供图

10余年前,8岁的余燕恰还需要冒险坐溜索过江上学。如今,余燕恰嫁在同村的二姐的儿子也已经8岁。在余燕恰送侄子去学校时,看到侄子学校里更加宽敞的教室和操场、崭新的桌椅、设施齐备的教学设施,回忆这些年来家乡的变化,余燕恰感动地说:“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怒江不再有孩子会因为贫困而辍学,越来越多的孩子也走出了大山去读书。”

“就好像原本漆黑的道路上多了一盏盏明灯,生活也不再那么苦涩,于是我更加努力地学习。”余燕恰还透露,在她读五年级的时候,父亲不幸去世。但当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给予她希望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我也会努力成为一名‘打灯人’。”选择回到医务人员匮乏的家乡怒江工作,是心怀感恩的余燕恰深思熟虑后作出的选择。

余燕恰的感人故事,正是讲好消除贫困的中国故事、诠释好中国梦的生动案例。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向国外推荐“溜索女孩”余燕恰故事。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脸书账号上推荐“溜索女孩”余燕恰的故事。

7月13日上午,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其脸书账号上转发了余燕恰的图片,并配以英文写道:“许多中国人都记得2007年的一张引人注目的照片,一个叫余燕恰的小女孩通过滑行过大江上方的空中索道去上学。目前,她通过国家资金和社会慈善基金的资助,从大学毕业,成为了一名医务工作者。”

余燕恰的故事在人民网刊发后,人民网第一时间将她的故事以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等多语种进行编译,发布于人民网外文网站和脸书、推特、俄罗斯VK等对外宣传账号,并在人民网负责运营的“‘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多语种网站及脸书官方账号推送。余燕恰的坚韧和感恩,引发海外受众的共情共鸣。

国外网友留言。

国外网友留言。

截至7月14日,关于“溜索女孩”余燕恰的相关海外推文总阅读量超过90万,总互动量达2.5万。其中,人民网英文“看见中国”(We Are China)发布一小时阅读量就冲到7万,成为海外传播“爆款”。很好地向国际社会传递了中国年轻一代坚韧不拔、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在润物无声中生动讲述了中国脱贫攻坚的历史性成就。

“看见中国”(We Are China)对外发布的余燕恰内容截图。社交媒体截图

“看见中国”(We Are China)对外发布的余燕恰内容截图。社交媒体截图

“她是勇气和决心的象征。”

“当她有一个伟大的人生目标时,所有的障碍都不是问题。现在她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没有什么比成功更甜蜜。我钦佩她所做的一切。”

……

国外网友留言。

国外网友留言。

不少外国网友积极留言跟帖,为余燕恰点赞。

国外网友留言。

国外网友留言。

面对来自各界的关注,身在家乡怒江的余燕恰通过人民网表达了感谢,并满怀信心地说道:“我一定会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工作,提升自己的能力,希望能够和(怒江)全体医护人员一起,为家乡的医疗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相关报道:

还记得怒江那个"溜索女孩"吗?她毕业了…… 

“溜索女孩”余燕恰通过人民网回应社会关切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