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推动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

云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于2021年12月入选教育部首批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培育),截至目前,实验室研究团队发表12篇学术论文,其中1篇为英文SSCI期刊,2篇为中文权威期刊,另外9篇为CSSCI期刊,完成15篇决策咨询报告。
据悉,首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周期为5年,其中含试运行期1年。云南大学把实验室建设列入学校“双一流”建设项目进行重点建设,成立以校领导为组长、副组长,以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科研教学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于2022年4月出台《教育部首批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云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建设方案》,于2022年5月成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云南大学以及国内相关领域权威专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
为推进实验室的规范化、专业化和实体化建设,该校制定有利于实验室长期发展的人才考核、科研评价、绩效分配等激励机制。在原有人才队伍的基础上,新引进2名专职研究人员,年内还计划引进至少8名专业技术人员。另外,修缮改造600多平方米实验室新办公场所,开发计算机面访系统、线上数据挖掘(含门户网站)、智能数据分析系统、数据可视化系统等。
据了解,实验室接下来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未来以3 年为一个周期,持续推动项目不断向深度、广度和高度拓展,继续追踪已经调查的国家,形成多期追踪数据库,同时纳入更多沿线国家,扩大调查范围,形成开源性多截面数据库,打造“一带一路”中资企业调查知名品牌数据库;二是继续拓展海外民族志调查的新领地和新领域,计划在实验室建设的第一轮周期(2022—2026年)内,将调查对象国从当前的以云南周边国家为主,延伸到整个东南亚、南亚大部分国家以及印度洋沿岸的部分非洲国家,建成以图、文、视频为主的海外民族志调查多维数据库;三是自主研发计算机面访系统、线上数据挖掘系统、智能数据分析系统和数据可视化系统,持续追踪和抓取海量数据,并通过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线上数据分析,为决策咨询研究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撑。
云南大学副校长段红云介绍说,云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成立以来,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以学校“双一流”建设为契机,以民族学、政治学、中国边疆学等优势学科为牵引,整合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等相关学科资源,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接下来,学校将在队伍建设、科研成果、平台建设、经验总结等方面下功夫,推进实验室高质量发展。(宁莉、孔建勋)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