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康養

鞋墊矯正腿型,真有用還是智商稅

2023年10月31日08:39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鞋墊矯正腿型,真有用還是智商稅

  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工作人員正在使用3D打印設備為患者制作個性化鞋墊。實習生 王婧/攝

  27歲的田思琪從事的是一份對形象氣質有較高要求的工作,她總是因為腿型不好看而感到煩惱。最近,看到部分足弓鞋墊的廣告視頻宣傳其“能夠有效改善X型腿、O型腿”,田思琪有些心動。她在社交平台上搜索了相關“測評帖”,發現兩萬多條相關帖子,其中有一些正面的使用體驗分享,例如“走路能找到重心在哪兒,避免用小腿發力”等。但也不乏質疑的聲音,覺得足弓矯正器並不能起到所謂“改善腿型”的作用。

  隨著人們對健康、形象的更多關注,市場上出現了各種聲稱能夠改善腿型的足弓矯正鞋墊、足弓矯形器等產品,這些產品是真有用還是智商稅?為此,記者採訪了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假肢矯形部副主任王林。

  矯正鞋墊並非腿型“救星”

  王林認為,僅僅通過使用足弓矯正鞋墊就能改善腿型,這樣的說法沒有科學依據。

  王林首先指出,足部矯正、腿型矯正其實主要針對的是仍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孩子。“所謂O型腿、X型腿,根本上是從正面看時大腿骨和小腿骨之間的夾角,正常范圍是170度到175度,大於這個角度就是O型,小於就是X型。”兒童骨骼處在生長發育階段,可塑性較強。打個比方,如果一棵小樹苗長歪了,可借助外力扶正。如果發現兒童骨骼發育異常,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通過外力干預等保守治療方式,改善其足部、腿部等骨骼問題。

  嚴格來說,對於已經發育成形的成年人,腿型矯正其實是一個偽命題。

  “人體的重量是通過骨盆傳到大腿骨,然后通過小腿骨傳遞到腳踝,腳相當於是全身的地基。”王林介紹,人體腳部由26塊骨頭、幾十個關節和很多條肌肉、韌帶和肌腱組成,腳部復雜的結構為我們的身體提供穩定性和支撐。因此,在足踝醫學研究領域,往往使用生物力學來理解和分析足部和踝關節如何承受並分配身體的重量,以及如何在行走、奔跑和跳躍等活動中與地面相互作用。

  王林解釋,正常的腳底結構並不是平坦的,而是呈現出弓形結構,也就是“足弓”。當我們走路或跑步時,腳部會經歷幾個不同的階段:腳跟著地、腳掌完全接觸地面、然后足尖推地前進。在這個過程中,足弓起到了重要作用——吸收壓力和沖擊力,保持平衡,減少足部關節和骨骼受到的壓力。

  “不管是足弓鞋墊,還是鞋子裡面的鞋墊,主要是為足弓提供一定的支撐,起到緩沖減壓、增加舒適性的作用。”王林認為,這些鞋墊不具備任何其他的附加功能,如果穿戴足弓鞋墊后感覺舒適,則說明鞋墊已經起到了預期的效果。如果對腿部外觀有所擔憂,單靠鞋墊可能不會有明顯的改善。

  美國足踝矯形協會(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 Ankle Society)學術期刊近期的一篇綜述性文章表明,足部矯形器正是依據生物力學原理設計的:通過減輕腳或腳踝某區域的壓力,幫助改善足部疼痛或不適感。文章並未提及其能改變腿部的形狀或外觀。

  王林進一步解釋:“對於成年人來說,一般需要在兩種情況下使用生物力學矯形鞋墊或矯形器:一是足部有疼痛感,甚至影響正常走路﹔二是有明顯足部疾患,或是其他疾病導致功能缺失。”

  而針對這兩種有醫療需求的情況,王林認為成品類矯正鞋墊作用較為有限。他建議,首先接受專業設備的評估,再使用個性化定制的足部矯形器,借助生物力學形態對足部的高度、外形或是功能做一些補償,以確保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該如何保護足踝健康

  “其實,在青年群體中,更普遍的情況是足踝亞健康狀態。”這種“亞健康”並不意味著立刻出現頻繁的疼痛,比如年輕人在長距離行走一天或兩天后可能會感受到足踝的疲勞,這種疲勞感相比幾年前出現得更為頻繁。王林指出:“隨著人們年齡的逐漸增長,身體會出現退行性變化,各種功能開始逐步減弱。在這種狀態下,身體往往會啟動‘代償機制’。”

  所謂“代償”,即當某部位功能出現問題或受到傷害,其他部位會自動進行調整來幫助維持身體的平衡。“例如,如果一個人的前腳掌受傷,可能不自覺地將重心轉移到腳后跟以減輕疼痛﹔同樣地,當人的右腿出現問題,可能會更多地依賴左腿行走、站立。”王林說,這種微妙的身體調整,有時我們可以察覺,但更多的時候,它是在潛移默化中發生的。在短期內,這可能是有益的,幫助維持肢體功能,而長期的代償可能導致其他問題或並發症。

  在王林看來,人們對足踝健康問題存在疑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們對足踝健康意識的增強,以及對相關知識的迫切需求。

  日常生活中,關注並及時處理身體微小的變化,對於維護足踝健康很重要。王林強調,如果足踝沒有症狀則無須過度干預。他建議選擇適合的鞋子,以確保為腳部提供充足的支撐、緩沖和穩定性,幫助保護足踝,減少受傷的風險。

  當發現舒適的鞋子無法根本解決問題時,應前往專業機構進行評估,並根據具體情況接受個性化處理。例如,可以“通過生物力學評估測試,設計出適配的輔助鞋墊”,或者“借助本體感受鞋墊改善平衡能力”。

  在運動中,足踝健康也十分重要。近年來,馬拉鬆和其他長跑活動日益受到大眾歡迎。今年9月,美國足踝矯形協會學術期刊發布的一項針對超級馬拉鬆運動員足部和腳踝的研究顯示,在一年時間內,參與研究的734名超級馬拉鬆運動員中,有71.2%的活躍超級馬拉鬆運動員報告過腳部或腳踝受傷,並且影響了正常運動。

  對於進行跑步、舉重等運動的人群,王林建議在和專業醫生交流后,考慮使用支撐類鞋墊來更好地保護足踝。

  “目前檢測設備越來越先進,專業人員認知、臨床服務能力也需要隨之提升。”王林希望,未來國內能夠推進足踝相關專業化、人才化和學科化的建設,以滿足大眾對於足踝健康的需求。(實習生 王婧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昶榮 )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