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騎”跡西疇 精彩絕“輪”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10月28日,西疇自行車文化節在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西疇縣北回廣場正式舉行。當低調朴實的西南邊陲小城遇上酷炫激情的自行車比賽,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一大早,西疇縣城區街道兩旁已站滿了人,平靜小城迎來了難得的熱鬧。上午8點整,鼓聲響起,巡游隊伍正式出發,共享自行車、青春版自行車、歷史版自行車方陣帶領觀眾回味時代發展的變遷。開幕式上,《笙鼓韻》《栽秧調》《瑤山戀》《彝山弦韻》等壯族、苗族、彝族、瑤族等特色歌舞表演輪番上演……為酷炫的自行車比賽熱足了場。
西疇自行車文化節期間,將舉行四場精彩賽事:10月28日,2023年西疇縣自由式小輪車邀請賽﹔10月29日,2023年中國公路自行車職業聯賽(總決賽)﹔11月5日,西疇速降山地自行車邀請賽﹔11月11日—12日,2023年中國山地自行車聯賽總決賽。
在文化節首日,來自全國各地的自由式小輪車運動員齊聚文山,展開精彩激烈的角逐。一個個青少年小運動員騎車上陣,在空中上下翻飛,高難度技巧讓人眼花繚亂,上演了一場場“速度與激情”的比拼,引發場外觀眾掌聲、歡呼聲不斷。
多項自行車比賽落地西疇,為的是“速度與激情”,也為讓更多人聽到西疇的聲音。
西疇,是北回故鄉。處在北回歸線上的西疇,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山川俊美,空氣清新,是戶外運動者的天堂。北緯23°26′穿過的香坪山被譽為“天然氧吧”,景區內森林覆蓋率高達95%,香坪山地勢起伏,在這裡舉辦賽事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2023年西疇速降山地自行車邀請賽賽道依山而建,總長1370米,海拔落差148米,選手預計在2分鐘內可完成比賽。賽道的飛台、大灣牆、直下路段等節點尤為驚險刺激,設置了3米遠的起落點,自行車可飛躍離地4至5米。
西疇擁有的,還不止於此。
西疇,是華蓋木故裡。
在西疇繁衍生息的諸多古老珍稀瀕危物種中,就有被稱為全球植物界“大熊貓”的華蓋木,首先在西疇發現並命名。
西疇,有著太陽神鳥的傳說。
來到西疇湯古村,看見壯族姑娘身著盛裝“鳥衣”到河邊淨身迎請太陽神,在古榕樹下唱誦《祭太陽古歌》請太陽上山,祈求風調雨順,人丁興旺。當村裡年滿16歲的女子傾巢而出,沐浴成年禮到十二道灣,終點是高高的山頂,將母系社會遺風講得如此傳神。
西疇,有著厚重的紅色文化底蘊。
在東升村,309字,68年,毛主席的光輝批示穿梭在東升的每一個角落。達嘎村裡,留著對過去的獨家記憶。
西疇,孕育出了“等不是辦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疇精神。
在三光國家石漠公園,曾被斷言“基本失去人類生存條件”的石漠荒山如今已變成了遍地綠蔭的綠洲,“等不是辦法,干才有希望”的喊聲還在回響耳畔,神奇的石漠化大地上已然勾勒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絢麗畫卷。
賽事之余,來自國內外各地的運動員們將深入西疇,體驗“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讓更多的人認識西疇。西疇縣將以本次自行車文化節為契機,依托西疇豐富的旅游資源,推動“體育+旅游”“賽事+產業”“旅游+康養”全面升級。(馬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