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康養

孩子處於生長發育期,不宜節食減肥

2023年08月15日08:48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孩子處於生長發育期,不宜節食減肥

兒童超重肥胖可能出現包括心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骨骼系統、呼吸系統、皮膚和心理的異常,造成嚴重的短期和長期后果,還會為成年期的肥胖奠定牢固的基礎,增加成年期減重難度以及成年后各種慢性代謝性疾病、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的發生風險。暑期是很多家長督促超重孩子執行減重計劃的重要時段,減重計劃中大概率包括節食,但其實兒童青少年通過節食減重有危害,家長需關注。

減重的同時要關注兒童身體正常生長發育

身體質量指數(BMI)評價法是最常用的診斷超重、肥胖的方法。參照《中國學齡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篩查體重指數值分類標准》,兒童和青少年肥胖是指在同年齡同性別兒童青少年中,BMI≧第95百分位數(即與同齡人比較所處的位置,下同)﹔超重是指在同年齡同性別兒童和青少年中,BMI處於第85百分位數與第95百分位數之間。也可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准(WS/T 58602018),6-18歲學齡兒童青少年性別年齡別BMI篩查超重與肥胖界值。

對於肥胖的孩子來說,減重的同時必須考慮到保持他們正常生長發育的重要性以及肥胖治療的長期性。

兒童生長發育是有階段性和有程序性的連續過程,在6-10歲的年齡階段,身高增長速度是5-7厘米/年,通常女孩(10歲左右)、男孩(12歲左右)進入青春期,身高猛長期一般可持續1-3年,平均約為兩年。營養是影響身高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均衡飲食是非常必要的。

過度節食危害多

一些孩子採用模仿網絡上成人節食減重的方法,比如不吃主食、不放油、大量喝水、隻吃水煮菜等極端的方式控制體重,甚至有的女孩採用這種方式減重,一個月內體重下降明顯,之后體重不再下降,來醫院咨詢如何讓體重繼續下降。殊不知,她已經出現了脫發、乏力、心悸、閉經等症狀,胃腸道功能也受到影響,耐受不了正常的飲食。

短期內迅速減重,人體靠大量消耗體內儲存來支撐,可能會導致低血糖、電解質紊亂,出現嘔吐、眩暈、乏力、脫發、閉經、貧血、免疫力下降等。由於過度節食還會導致“神經性厭食症”。這是一種有意節食導致的進食障礙,多發於13-20歲的女性,青春期的男孩也有發生。除了絕食,有些孩子還會催吐、摳喉、吃瀉藥、瘋狂運動……他們永遠不會對“掉秤”的程度感到滿意,如果過了一天,體重還跟昨天一樣,簡直覺得就是“滅頂之災”。他們在鏡子裡看到的自己,和別人眼中完全不一樣——即使已經骨瘦如柴,仍覺得自己很胖。

兒童青少年如何科學減重

隨著孩子身高的增長,在體重不改變的情況下,BMI是下降的。如果是6∼11歲的孩子,BMI位於第85∼第94百分位,應維持體重或者控制體重增長速度﹔BMI位於第95∼第99百分位,應維持體重直到BMI<第85百分位,或者緩慢減體重,但減重速度不超過0.5公斤/月﹔BMI>第99百分位,需減體重,但減重速度不超過1公斤/周。

如果是12-18歲的孩子,BMI位於第85-94百分位,應維持體重直到BMI<第85百分位,或者緩慢減體重﹔BMI位於第95-99百分位,減體重直到BMI<第85百分位,但不超過1公斤/周﹔BMI>第99百分位,需減體重,但不超過1公斤/周。

醫學營養減重干預的方法有:限能量膳食、高蛋白膳食、低碳水化合物飲食、間歇性能量限制、低血糖指數飲食、多種飲食模式、代餐食品減重、時間限制進食法。營養治療是超重肥胖兒童青少年首選的一線治療方式,但管理模式不同於成人,在限能量的同時還應保障其正常生長發育需要。

超重肥胖兒童青少年減重,膳食的營養方案應個體化,能量達到其身高對應年齡的營養需求,保証三大營養素均衡(蛋白質供能佔總能量的15%-20%,碳水化合物佔55%-65%,脂肪佔20%-25%),保証優質蛋白質,充足的膳食纖維及健康的油脂攝入。

《中國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指南》提出,每天應至少累計中高強度運動60分鐘,包括每周至少3天高強度身體活動和增強肌肉力量、骨骼健康的抗阻運動﹔每天看屏幕的時間限制在120分鐘以內,並避免久坐行為﹔課業間隙進行適當運動。

運動重在堅持。採用自身抗阻運動結合有氧運動的方式效果更為顯著。家長要幫助孩子養成規律科學的運動習慣,最好進行戶外活動,可適當增加趣味性。開始鍛煉時,運動速度和運動量要適宜,以可耐受為限,逐漸增加,不要操之過急,以運動后輕鬆愉快、不感到疲勞為原則。

另外,還需注意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睡前避免劇烈運動、避免進食甜食,不要熬夜,保証充足的睡眠時間。幫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豐富孩子的興趣愛好,增強孩子的自信,減少出現情緒性暴飲暴食的機會。培養正確的認知:多給孩子宣講體重管理和科學飲食習慣的重要性及好處,並宣傳肥胖的危害,孩子在面對“誘惑”時就更容易用認知來冷卻自己進食的欲望。

持續的飲食管理和有效的運動是肥胖患兒的長期管理模式。兒童處於生長發育階段,體重管理模式不同於成人,管理周期更長,需要家庭、學校及社會的參與。

(夏露露 作者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臨床營養科主治醫師)

(責編:木勝玉、徐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