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雲南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實施意見》

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

2023年08月13日08:47 | 來源:雲南日報
小字號

近日,中共雲南省委辦公廳、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並發出通知,要求全省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關於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全文如下。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的通知》精神,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省戰略,結合雲南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落實省委“3815”戰略發展目標,堅持黨管人才,健全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機制,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政策支持、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的高技能人才工作體系,推動人才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著力培養拔尖創新高技能人才,打造一支愛黨報國、敬業奉獻、技藝精湛、素質優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的高技能人才隊伍,為實施產業強省戰略、推進雲南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二)目標任務

——2025年邁上新台階,實施高技能人才支撐產業強省五項行動,補短板、強弱項,高技能人才工作體系、制度體系、政策體系更加健全高效,技能人才規模、素質、結構不斷提升向好,基本適應產業轉型升級和鄉村振興需求,技能人才佔就業人員的比例達到30%以上、高技能人才佔技能人才的比例達到35%。

——2030年實現大發展,高技能人才工作體系、制度體系、政策體系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與產業強省戰略需求相適應。

——2035年實現大跨越,通過三個五年規劃的接續奮斗,技能人才規模持續壯大、素質大幅提高,高技能人才數量、結構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要求相適應。

二、健全產教融合的培養制度

(三)健全高技能人才培養責任體系

圍繞產業發展布局,構建以行業企業為主體、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下同)為基礎、政府推動與社會支持相結合、勞動者積極參與的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行業主管部門和行業組織要結合本行業生產、技術發展趨勢,做好高技能人才供需預測和培養規劃。鼓勵各類企業結合實際把高技能人才培養納入企業發展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國有企業要結合實際將高技能人才培養規劃的制定和實施情況納入考核評價體系。職業院校要堅持以教促產、以產助教、產教融合、產學合作,發揮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基礎性作用。鼓勵各類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及其他社會組織以獨資、合資、合作等方式依法參與舉辦職業教育培訓機構,積極參與承接政府購買服務。對納入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培育范圍的企業興辦職業教育符合條件的投資,可依據有關規定按投資額的30%抵免當年應繳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

(四)構建產教融合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

堅持行業主管部門主導推動,“鏈主”企業與優質職業院校牽頭,組建職業院校、上下游企業等共同參與的產教融合高技能人才培養共同體,推動職業院校、重點產業鏈企業聯合建設職業教育基地、產學研實訓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職業訓練院,對培養高技能人才成績突出的,給予每個不少於500萬元經費支持。推行校企聯合招生、學徒制培養,開展委托培養、訂單培養和套餐制培訓,創新校企雙制、校中廠、廠中校等方式。完善項目制培養模式,針對不同類別不同群體高技能人才實施差異化培養。鼓勵通過名師帶徒、技能研修、崗位練兵、技能競賽、技術交流等形式,開放式培訓高技能人才。採取政府組織、職業院校承接等方式開展中小微企業高技能人才培養評價工作。支持具備條件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行業協會、社會團體和企業等申辦社會培訓、評價組織。健全公共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實施職業技能培訓共建共享行動,依托職業院校等開展縣域職業技能培訓基地共建共享試點。加快推進“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建立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的勞動者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電子檔案。深化技能人才領域東西部協作。

(五)大力培養產業急需高技能人才

圍繞國家和雲南省重大戰略、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需求,大力培養高技能領軍人才和急需緊缺高技能人才。圍繞打造綠色鋁谷、光伏之都、先進制造業、新材料、動力電池、生物醫藥、高原特色農產品加工等優勢產業,實施制造業技能根基工程。圍繞網絡強省和數字雲南建設,實施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行動。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結合“一縣一業”、“一村一品”和特色產業基地建設,實施鄉村工匠培育計劃,打造一批“工匠園區”、“工匠街”。圍繞新業態、新技術和特色產業、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項目等,精准實施就業創業技能培訓。落實技能人才繼續教育制度,推廣求學圓夢行動,定期組織開展研修交流活動。

(六)支持職業院校更好服務產業發展

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優化職業教育類型、院校布局和專業設置,提升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支持職業院校改善辦學條件。建立全省職業教育統一招生平台,採取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中同步並行招生等措施,穩定中等職業學校招生規模,擴大技工院校招生規模。在技工院校全面推行工學一體化技能人才培養模式。職業院校、職業培訓機構開展校企合作、提供社會服務或以實習實訓為目的舉辦企業、開展經營活動取得的收入用於改善辦學條件﹔公辦職業院校、職業培訓機構(含公辦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舉辦的職業培訓機構)取得的收入,在合理扣除直接成本后,可按不超過60%的比例提取資金,用於合理核增績效工資總量支出,單列管理,不作為下一年度單位績效工資總量核定基數,內部分配時應向一線教師傾斜。合理保障職業院校師資受公派臨時出國(境)參加培訓訪學、進修學習、技能交流等學術交流活動相關費用。

三、健全技能導向的使用制度

(七)保障技能人才平等從業權益

切實保障職業院校學生在升學、就業、職業發展等方面與同層次普通學校學生享有平等機會。用人單位不得設置妨礙職業院校畢業生平等就業、公平競爭的報考、聘用等條件。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中有職業技能等級要求的崗位,可以適當降低學歷要求。技工院校中級工、高級工、預備技師(技師)班畢業生,按規定分別按照中專、大學專科、本科學歷落實企事業單位招聘、應征入伍、就業創業、工資待遇、職稱評審、職級晉升等有關政策待遇。

(八)拓寬技能人才發展通道

落實職業資格、職業技能等級與相應職稱、學歷的雙向比照認定制度,推進學歷教育學習成果、非學歷教育學習成果、職業技能等級學分轉換互認。健全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機制,暢通高技能人才向專業技術崗位或管理崗位流動渠道。重視從技能人才中培養選拔黨政干部。支持各地區面向符合條件的技能人才招聘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對於急需緊缺高技能人才,可以“一事一議”、“一人一策”辦理﹔職業院校可按有關規定通過直接考察方式公開招聘符合條件的高技能人才到相關崗位任教。各類用人單位在聘的高級工以上高技能人才在學習進修、崗位聘任、職務職級晉升、工資福利、評優評獎、科研項目申報等方面,比照相應層級專業技術人員享受同等待遇。

(九)健全高技能人才配置和使用機制

將高技能人才配置狀況作為生產經營性企業及其他實體參加重大工程項目招投標、評優和資質評估的重要因素。企業可設立技能津貼、班組長津貼、帶徒津貼等,鼓勵高技能人才在崗位上發揮技能、管理班組、帶徒傳技。鼓勵企業根據需要,建立高技能領軍人才“揭榜領題”以及參與重大生產決策、重大技術革新和技術攻關項目的制度。實行“技師+工程師”等團隊合作模式,在科研和技術攻關中發揮高技能人才創新能力。支持企業一線職工創新創造,推進工匠學院建設。健全青年高技能人才工作機制,鼓勵企業從技工院校學生中選拔培養青年高技能人才。職業院校可自主聘用企業高技能人才兼任實習實訓指導教師,符合條件的,認定為“雙師型”教師,計入院校教師資源。定期發布急需緊缺技能人才工種目錄。引導企業規范開展共享用工。

(十)完善技能要素參與分配制度

引導企業建立健全基於崗位價值、能力素質和業績貢獻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國有企業在工資分配上要發揮向技能人才傾斜的示范作用。完善覆蓋省、州(市)兩級的企業薪酬調查和信息發布制度,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發布分職業(工種、崗位)、分技能等級的工資價位信息。高技能人才可實行年薪制、協議工資制,企業可對作出突出貢獻的優秀高技能人才實行特崗特酬,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積極運用中長期激勵工具,加大對高技能人才的激勵力度。對在技術革新或技術攻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高技能人才,按科技成果轉化收益有關規定給予獎勵並落實相關權益。事業單位引進的高端技能人才,可參考市場價格確定其薪酬水平,所需績效工資單列並相應增加單位績效工資總量。暢通為高技能人才建立企業年金的機制,鼓勵和引導企業為高技能人才建立企業年金。完善高技能特殊人才特殊待遇政策。

(十一)完善技能人才穩才留才引才機制

鼓勵和引導企業關心關愛技能人才,依法保障技能人才合法權益,合理確定勞動報酬。健全人才服務體系,促進技能人才合理流動,提高技能人才配置效率。健全技能人才柔性流動機制,鼓勵技能人才通過兼職、服務、技術攻關、項目合作等方式更好發揮作用。積極支持各用人單位全職或柔性引進高技能人才。支持符合條件的高技能人才申報“興滇英才支持計劃”首席技師等專項,入選后獲得相應支持措施和服務保障。開展領軍企業自主認定高層次人才試點工作,納入名單的試點領軍企業可自主認定一批“興滇英才支持計劃”首席技師,審定后直接給予相應支持。支持各地區結合產業發展、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等需求實際,將急需緊缺技能人才納入人才引進目錄,引導技能人才向產業急需領域和基層一線流動。支持各地區將高技能人才納入城市直接落戶范圍,高技能人才的配偶、子女按有關規定享受公共就業、教育、住房等保障服務。

四、健全多元融合的評價制度

(十二)健全職業技能評價體系

探索開展面向南亞東南亞國家的職業技能互認和境外在滇人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發布技能人員職業資格單向認可清單。圍繞新業態、新技術和勞務品牌、地方特色產業、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項目等,開發一批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帶動勞動者就業創業的專項職業能力考核項目。健全以職業能力為導向、以工作業績為重點,注重工匠精神培育和職業道德養成的技能人才評價體系,完善以職業資格評價、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和專項職業能力考核等為主要內容的技能人才評價機制,推動職業技能評價與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相適應,與崗位使用、薪酬待遇相銜接。

(十三)推行職業技能等級認定

執行好學徒工、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特級技師、首席技師構成的“八級工”職業技能等級(崗位)序列。鼓勵符合條件的專業技術人員按有關規定申請參加相應職業(工種)的職業技能評價。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自主開展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評價﹔企業對新招錄或未定級職工,可根據其日常表現、工作業績,結合職業標准和企業崗位規范要求,直接認定相應的職業技能等級。打破學歷、資歷、年齡、比例等限制,對技能高超、業績突出的一線職工,可直接認定高級工以上職業技能等級。對解決重大工藝技術難題和重大質量問題、技術創新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獎項、“師帶徒”業績突出的高技能人才,可破格晉升職業技能等級。對引進的高層次技能人才,可單獨評定高級技能等級。採取“一試雙証”等評價模式,推進“學歷証書+若干職業技能証書”制度實施。強化技能人才評價規范管理,加大對社會培訓、評價組織的征集遴選力度,優化遴選條件,建立社會培訓、評價組織退出機制,構建政府監管、機構自律、社會監督的質量監督體系。

(十四)強化職業技能競賽評價功能

健全完善職業技能競賽管理制度和操作指引,全面推行“賽展演會”結合的辦賽模式,建立政府、企業和社會多方參與的競賽投入保障機制,加強競賽專兼職隊伍建設,提高競賽科學化、規范化、專業化水平。圍繞重點產業舉辦全省職業技能競賽和專項賽事,引領推動州(市)、縣(市、區)開展綜合性競賽活動,促進全省聚焦打造的12個產業集群延鏈補鏈強鏈。鼓勵行業開展特色競賽活動。圍繞鄉村振興和促進農村增產增收,統籌特色產業、特色旅游、特色工藝等要素,舉辦鄉土特色職業技能競賽。堅持以賽促學,舉辦職業院校技能競賽。完善並落實競賽獲獎選手表彰獎勵、升學、職業技能等級晉升等政策。鼓勵企業對競賽獲獎選手建立與崗位使用及薪酬待遇挂鉤的長效激勵機制。

五、健全政治引領的激勵制度

(十五)加大高技能人才表彰獎勵力度

國家級榮譽推薦適當向高技能人才傾斜。加大高技能人才在興滇人才獎、雲南省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雲南省五一勞動獎章等相關表彰中的評選推薦力度,積極推薦符合條件的高技能人才申報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並單獨下達推薦名額,提高全社會對技能人才的認可認同,形成尊重技能、尊重勞動的良好氛圍。

(十六)健全高技能人才激勵機制

加強對技能人才的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做好黨委(黨組)聯系服務高技能人才工作,遴選高技能領軍人才作為黨委聯系專家。將高技能人才納入各地區人才分類目錄。注重依法依章程推薦高技能人才為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候選人、政治協商會議委員人選、群團組織代表大會代表或委員會委員候選人。進一步提高高技能人才在職工代表大會中的比例,支持高技能人才參與企業管理。按照有關規定,選拔推薦優秀高技能人才到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挂職或兼職。建立高技能人才休假療養制度,鼓勵支持各級黨委和政府、企事業單位分級開展高技能人才休假療養、研修交流和節日慰問等活動。

六、保障措施

(十七)強化組織領導

堅持黨對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全面領導,確保正確政治方向。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將高技能人才工作納入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人才隊伍建設總體部署和考核范圍。在本級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下,建立組織部門牽頭抓總、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組織實施、有關部門各司其職、行業企業和社會各方廣泛參與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機制。各州(市)要制定具體落實舉措,統籌推動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目標任務落實。

(十八)強化資金保障

各級政府要統籌現有資金渠道,按規定支持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相關工作。加快職業院校特別是技工院校達標建設。加快推動技工教育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大對技工院校的資金支持力度。企業要按規定從工資總額中足額提取和使用職工教育經費,60%以上用於一線職工教育和培訓。落實企業職工教育經費稅前扣除政策,積極探索建立省級統一的企業職工教育經費使用管理制度。

(十九)強化基礎工作

加強技能人才管理與服務現代化建設,建立健全技能人才服務管理平台、高技能人才數據庫和職業培訓共享資源庫。加強高技能人才理論研究和成果轉化。大力推進符合高技能人才培養需求的精品課程、教材和師資建設,開發高技能人才培養標准和一體化課程。深化技能領域國際交流合作,積極參與技能領域“走出去”、“引進來”合作項目,支持青年學生、畢業生參與青年國際實習交流計劃,更好服務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

(二十)強化宣傳引導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認識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意義,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引導廣大技能人才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要大力宣傳技能人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和貢獻,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形成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

(責編:徐前、祝鴻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