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景城融合推進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建設
 小字號
小字號
				在貴州荔波,當地將大小七孔景區與縣城功能升級相結合,全方位提升城市旅游服務能力,讓游客充分感受到現代城市之韻、山水交融之美、宜居宜業宜游之樂。實踐証明,當自然奇觀與都市文明相得益彰時,就能產生超越地理界限的吸引力。在旅游強國建設的征程上,景城融合模式不僅是產業升級的路徑選擇,更是文明傳承與創新的時代答卷。
當前,我國正加快從旅游大國向旅游強國邁進。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建設可以增強中國旅游在世界旅游版圖上的吸引力,是中國由“旅游大國”向“旅游強國”轉變的重要舉措。景城融合作為新時代旅游業發展的創新范式,通過打破景區與城市的空間壁壘、功能界限和產業隔閡,正在重塑旅游目的地的競爭力格局,為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旅游目的地提供了中國方案。
從全球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發展經驗看,景城融合是現有世界級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實現方式,成功的城市往往與其標志性景區形成共生關系。世界級旅游目的地發展指數高的地方,一般都位於都市圈層中。離城市越近,服務資源越豐富,可獲得程度就越高。巴黎將塞納河兩岸的歷史街區與盧浮宮、埃菲爾鐵塔等景點有機串聯,使城市本身成為露天博物館﹔東京通過新宿、澀谷等現代商圈與淺草寺傳統街區的融合,構建起多元文化體驗空間。這些案例表明,當城市功能與旅游要素深度融合時,就能產生超越單一景區的綜合吸引力。當城市空間被賦予旅游功能,就能產生“1+1>2”的協同效應。廣東、上海、浙江、北京等地在“服務”類指標方面均表現優良﹔而遠離都市的很多地方,盡管自然風光優美,也難以成為旅游目的地。貴州提出依托“資源、客源、服務”三要素建設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其中的“服務”高度依賴於城市。
從綜合效益維度考量,景城融合是實現旅游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徑,能夠顯著提升旅游產業的綜合效益。在經濟效益方面,傳統景區開發往往存在“門票經濟”依賴症,而景城融合通過延長產業鏈條實現價值倍增。在社會效益層面,景城融合促進了主客共享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浙江杭州通過西湖景區“免費開放+品質提升”戰略,使景區與城市商業、文化設施形成良性互動。四川成都寬窄巷子改造工程在保留川西民居風貌的同時,植入現代文創業態,使老街煥發新生,成為文旅融合的典范。山東青島通過建設濱海旅游綠道,將棧橋、八大關等景點與市民活動空間有機融合,既提升了游客體驗,又改善了居民生活質量。這些實踐都印証了景城融合模式在提升目的地整體競爭力和綜合效益方面的顯著成效。
從實踐層面分析,景城融合更契合各地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建設實際,正成為各地建設世界級旅游目的地的重要路徑選擇。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資源稟賦和發展階段差異顯著,單一景區模式難以滿足多元化需求,景城融合模式展現出強大的適應性。在歷史文化名城,北京中軸線申遺工程帶動老城整體保護,使故宮、天壇等景點與胡同文化、現代商業形成有機整體﹔在濱海城市,海南三亞通過天涯海角景區與海棠灣度假區的聯動發展,構建起全時全域旅游格局。這些實踐表明,景城融合能夠將地方特色轉化為競爭優勢。當前全國已有上百個城市將景城融合納入發展戰略,形成百花齊放的發展態勢。
展望未來,景城融合要以城市為依托,充分考慮各城市能級之間、各景點群與城市之間的自然銜接,豐富旅游產品和服務,縮短城市與景點群之間的通勤時間,讓游客能便捷地在城市與景點之間穿梭,確保其在享受城市生活的同時,也能輕鬆探訪周邊的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通過持續深化景城融合發展,中國必將為世界旅游版圖貢獻更多“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典范,讓世界通過旅游窗口感知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作者:黃朝椿,系貴州省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研究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人民網+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領導留言板
領導留言板 強國論壇
強國論壇 人民視頻
人民視頻 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 人民網+
人民網+ 手機人民網
手機人民網 領導留言板
領導留言板 人民視頻
人民視頻 人民智作
人民智作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