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種咖啡的昆明,何以推動雲咖出滇

今年5月發布的《2024中國城市咖啡發展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咖啡產業規模預計將達到3133億元,較2023年的2654億元增長18%。在這場千億級的市場角逐中,一座並不種咖啡的城市——雲南昆明,正憑借其獨特的資源聚合、區位優勢和人才基礎,悄然躋身中國咖啡產業的舞台,成為推動“雲咖”出滇出海的重要支點。
滇池湖畔,咖啡飄香。今年8月,2025年滇池國際咖啡文化嘉年華跨越滇池東西兩岸盛大啟幕。來自泰國、越南、新加坡等多個國家的咖啡師,與來自廣東、上海、雲南等地的“公路咖啡”車主匯聚一堂,上百輛咖啡車沿湖鋪展,成為一道流動的風景線。
“雲南咖啡已成為一張閃亮的‘中國名片’,我們在做咖啡的時候也會使用雲南的豆子。”來自山東青島的“公路咖啡”車主這樣說道。而四川成都“無計劃咖啡”的店主則補充道:“昆明這座城市雖然不產咖啡豆,卻有著濃厚的咖啡氛圍,無論年輕人還是中老年人都願意嘗試。我去年就參加過嘉年華,今年更是特意更新裝備,再度赴約。”
活動現場,本地品牌“妮可咖啡”則帶來了極具雲南特色的創意飲品:“我們推出的‘小人人菌咖啡’是見手青風味,另一款‘木姜子刺鳳梨咖啡’融入了木姜子特色,口味非常獨特,希望大家都來嘗一嘗。”
以“與全球共萃,與萬物共生”為主題,這場持續9天的國際文化盛宴首次實現環滇池全域聯動,共推出20余項特色活動、80多場精彩演出,吸引客流總量超280萬人次。昆明正以咖啡為媒介,向世界展示其開放、包容的城市氣質,一步步夯實“咖位”。
漫步春城街頭,既能邂逅全球咖啡巨頭的品牌體驗店,也能推門走進一家家獨立小眾咖啡館﹔走進產業園,機器轟鳴聲中,咖啡烘焙工廠傳出陣陣香氣。目前,昆明已形成覆蓋生豆貿易、烘焙加工、冷萃提取、速溶品開發與文化傳播等環節的完整產業鏈條。
2024年,昆明市咖啡加工產值達3.61億元,同比增長3.05%﹔批發零售總額88.15億元,全產業鏈產值逼近92億元,產業主體不斷壯大、品牌效應日益增強。
在產品研發方面,除傳統品類之外,挂耳、冷萃液、濃縮咖啡液等新產品層出不窮,深受年輕消費者青睞。多家企業加大技術投入,引進先進設備,探索水洗、日晒、蜜處理等處理方式,進一步凸顯雲南豆的獨特風味。
作為雲南咖啡進出口的關鍵樞紐,昆明依托中歐班列等物流通道,將咖啡高效運抵歐洲市場。如今歐洲客戶下單后,僅需15天即可收到昆明的咖啡產品。
品質穩定、風味突出,讓昆明咖啡贏得國際認可,也吸引雀巢、星巴克等國際企業紛紛在雲南設立採購中心。2024年,昆明咖啡進出口額達2.51億元,同比增長21.6%﹔2025年上半年,繼續保持增長態勢,進出口額1.04億元,同比增長5.2%。
盡管產業基礎不斷夯實,雲咖品牌建設仍處於起步階段。相關領域專家指出,雲南咖啡需盡快構建更完備的品牌體系,既需產品支撐,也要龍頭企業引領,讓消費者認識到雲南不僅有好豆,更有深加工能力強、創新活力足的全產業鏈條。
雲南農業大學副校長、雲南省咖啡現代產業學院院長李宏認為,“優一產、強二產、精三產”是未來雲南咖啡產業的發展方向,昆明作為雲南咖啡產業核心,未來可瞄准“全球咖啡產業聚集區”“全球咖啡創新中心和人才聚集高地”“雲南咖啡產業總部基地”等目標,建設中國乃至RCEP區域第一個配套齊全、體系完整、要素聚集的綜合型現代化咖啡產業園區。此外,昆明還應充分發揮省會科教資源,改善人才培養基礎,支持高端咖啡師資引進,匯聚全球頂尖研發力量。同時,建立昆明與咖啡主產區、旅游熱點城市之間的信息共享機制,推動雲咖實現從種植、加工到文旅消費的全鏈融合。
不種咖啡的昆明,卻讓世界嗅到來自雲南、來自中國的濃香。(虎遵會、黃馨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