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雲南將分批建設1000個互嵌式社區

2025年09月11日15:11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文山9月11日電 (王嫻)9月5日,雲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在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召開全省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現場推進會。會上通報雲南省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的相關工作情況。

雲南省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現場推進會召開。人民網 王嫻攝

雲南省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現場推進會召開。人民網 王嫻攝

在鞏固各民族互嵌發展的制度保障方面,雲南省健全工作機制,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不斷完善雲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暨民族宗教工作領導小組、民族工作委員制等民族工作機制。強化政策支撐,將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工作納入雲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條例實施細則、示范區建設規劃、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和相關領域政策舉措,印發“和和美美一家人”互嵌式社區建設導則及實施方案。夯實基層治理根基,連續舉辦12期全省城市民族工作和社區干部培訓班。

在推動空間共聚,深化各民族人口流動融居格局方面,雲南省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全省16個州(市)中有14個通高鐵(動車),通航運營機場達15個,所有鄉鎮和行政村通硬化路、通郵、通4G網絡、通寬帶網,各民族人口跨區域流動交往更加便捷推動“旅居雲南”建設,積極打造主客共建共治共享的旅居目的地,因地制宜發展城鎮旅居、體育旅居、邊境幸福旅居等業態,建設1000個民族村寨旅游提升示范村和30個邊境旅游示范村。加快城鄉融合發展,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不斷完善由常住地登記戶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把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納入城市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體系。

在增進文化認同,推動各民族優秀文化互鑒交融方面,雲南省將中華文化元素融入城鄉建設和各族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編纂出版《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匯編·雲南卷》《中華文化符號·擷英雲南》等圖書,雲南民族文化宮建成並投入使用。傳承發展各民族優秀文化,“十四五”以來實施少數民族優秀文化保護傳承項目942個、精品項目127個,推出《瀾滄水長》《聶耳》等一批文化精品。·創新文化交流載體平台,廣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大舞台、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等活動,舉辦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民族團結杯”等特色賽事,促進各民族文化互鑒融通、美美與共。

在助力共事共榮,提升各民族經濟相依的內生動力方面,雲南省增強發展動能,實施第四輪“十縣百鄉千村萬戶”示范引領工程,建設14個示范縣、132個示范鄉鎮(街道)、1434個示范村(社區)。深入推進新時代興邊富民行動,建成374個現代化邊境幸福村,2024年沿邊行政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2488元,高於全省平均水平。推動創業就業,打造“七彩雲南”勞務品牌,全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多年保持在1500萬人以上。強化協作幫扶,依托滬滇協作機制共建多個產業園區,帶動各族群眾就近就地就業創業,優勢互補、同心共富的路徑不斷拓寬。

在聚焦多元共治,完善民族地區社會治理體系方面,雲南省加強法治宣傳教育,深入開展“八五”普法,實施邊疆民族地區法治文化建設扶持行動、“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引導各族群眾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加強示范引領,建設363個互嵌融居的省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社區,積極打造“村播小院”“融榮與共實踐中心”等社區“三交”品牌,全省先后有8個社區被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社區,創新開展“和和美美一家人”互嵌式社區建設,計劃3年分批建設1000個互嵌式社區。

在強化團結互助,凝聚各民族攜手奮進的情感共識方面,雲南省深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廣泛開展“黨的光輝照邊疆、邊疆人民心向黨”等教育實踐活動,弘揚民族團結誓詞碑光榮傳統,常態化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講,2024年全省各級宣講共1.6萬余場。全面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舉辦“雲嶺杯”中華經典誦寫講大賽,實施邊境幸福村國家通用語言推廣普及三年行動計劃,全省各級各類學校實現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全覆蓋。不斷增強社會關愛保障,持續推進“百家宴”“結對子”等群眾交流聯誼、融洽感情的活動,因地制宜設立“紅石榴驛站”“幸福食堂”等功能服務陣地,不斷系牢各民族手足相親、守望相助的紐帶。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