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社會

當好孩子成長路上的“護花人”與“鋪路石”

——記雲南省西盟佤族自治縣的教育堅守者

2025年09月11日09:52 |
小字號

在雲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縣,有這樣一群教育工作者。他們以講台為陣地,以愛心為筆墨,用陪伴照亮學生成長的道路。他們的名字不為人所知,但在無數佤山孩子心中,他們是夢想的點燃者、成長的守護人。

用愛澆灌,靜待花開。葉航,西盟縣翁嘎科鎮中學教師,十四年如一日扎根教育一線。從初出茅廬的青年教師,到孩子們心目中的知心姐姐,她始終秉持“行動示范、身教引領”的信念,用真誠與陪伴溫暖孩子們的成長旅程。

“教育不是生硬說教,而是蹲下來,陪孩子一起看風景。”葉航這樣理解自己的使命。她將“誠信”“擔當”融入班級日常,通過“小事分享會”傳遞價值觀﹔勞動課上,她與學生一同翻土播種,在校園共建向日葵花圃﹔大課間、運動會、文藝演出,她都“沉浸式”參與,成為學生眼中的“大朋友”。翁嘎科鎮中小學校長徐華春評價:“葉老師帶的班級凝聚力特別強,氛圍溫暖向上。”

每天清晨7點,她總會出現在教室﹔午休時,她留在班內批改作業,隨時答疑﹔晚自習后,她總是最后離開。她的堅持帶動班級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成績常年位居年級第一。每學期,她走訪每一個學生家庭,家訪率達到100%。家長趙偉國說:“葉老師把孩子的事當作自己的事,有她在,我們放心。”

十四年來,葉航寫滿十幾本教案,積累數冊家訪記錄。談及初心,她目光堅定:“佤山的孩子淳朴而努力,能陪伴他們走向夢想,就是我最大的幸福。我願繼續做一名‘護花人’,守候三尺講台,守護每一朵花的綻放。”

同樣扎根佤山的,還有新廠鎮中小學校長李小龍。清晨六點半,他總會准時出現在校園,巡查教學樓,排查安全隱患,隨手撿起紙屑。“校園必須安全、整潔,孩子們才能安心讀書。”他說。

從普通教師到擔任,他始終未曾離開西盟。“當初條件艱苦,但孩子們渴望知識的眼神,讓我堅定地留下來。”他不斷學習先進教育理念,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和繼續教育,筆記本中密密麻麻寫滿教學反思與管理思考。

在同事眼中,李小龍是“拼命校長”。他大力推進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推動學校管理走向規范與精細:制定教學考核細則,開展“師徒結對”幫助青年教師成長,組織教師定期研討教學難題。

他的付出也獲得多項榮譽,但他始終認為:“榮譽是認可,更是責任。我會繼續守好這片教育沃土,讓更多孩子帶著夢想走得更遠。”

自2012年踏上講台,李春紅老師便將教育理想書寫在西南邊陲的佤山之中。“以心育人,終見繁花”是她的座右銘。她初到力所鄉中學時,便意識到語文是孩子們認識世界的重要窗口。她重構教學方式,將抽象知識融入生活場景,讓課堂變得生動可感。

2016年調入西盟縣第一中學后,她於2019年起擔任班主任。她提出“佤山一家人”的班級理念,用心准備“班級成長冊”,記錄每個人的點滴進步。學生姚南說:“李老師發現我怕寫作文,就陪我讀佤族故事,鼓勵我把家鄉的事寫成文章。現在,我不再害怕寫作。

“佤山的孩子需要我,只要他們能熱愛學習、實現理想,我願永遠做他們身后的‘鋪路石’。”李春紅老師動情地說。

這些扎根西盟的教育工作者,用青春與熱愛詮釋著“教育是用心靈澆灌、以行動引領”的真正含義。佤山的風記得他們的付出,孩子的成長與笑容是他們最美的勛章。正因為有他們的堅守,更多佤山學子得以振翅高飛,走向更廣闊的世界。(陳龍汝男)

來源:西盟縣融媒體中心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