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曲靖:聞“汛”逆行護光明,風雨兼程保供電

8月21日起,一場強降雨突襲雲南省曲靖市,馬龍區、麒麟區等地更是遭遇持續性強降雨侵襲。短時間內,馬龍區月望鄉、納章鎮,麒麟區瀟湘街道等區域積水成河,道路被淹,車輛被困,居民的生產生活與出行秩序被打亂。
汛情就是命令,保電就是責任。面對愈發嚴峻的防汛形勢,南方電網雲南曲靖供電局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機制——8月21日10時,果斷將自然災害(強降雨、地質災害)黃色預警升級為四級響應,一場與時間賽跑、與風雨對抗的搶修復電攻堅戰迅速打響。
風雨中,總有身影讓人動容。“我是入黨積極分子羅凝,我熟悉月望鄉的每一條線路、每一片區域,抗災搶險現場必須有我!”請纓聲剛落,曲靖馬龍供電局月望供電所配網運維搶修班副班長羅凝便火速清點安全工器具,轉身與馬龍區救援隊匯合。
皮劃艇在2米深的積水中艱難前行,暴雨如斷線的珠子砸在身上,周邊2米多高的種植大棚已被洪水漫至頂端,渾濁的水面下暗藏著未知的危險。羅凝與隊員們緊握船槳、奮力劃行,最終安全抵達專變用戶處。來不及擦拭臉上的雨水,便與同事默契配合,迅速開展10千伏小沖線故障隔離工作。雨水順著安全帽邊緣流下,模糊了視線,卻澆不滅心中的責任之火。他們爭分奪秒,隻為讓燈光早一秒回歸。
“重災區人員進不去,立刻派無人機!”曲靖馬龍供電局智能作業班的指令擲地有聲。無人機機巢迅速啟動,技術人員對轄區內海拔低於2000米的線路區域進行精准規劃,重點聚焦馬龍區納章集鎮、迤澤村等受災核心區。
無人機騰空而起,不僅清晰勘察出線路受損情況,還聯動政府救援人員鎖定受災民眾位置,為救援工作提供了關鍵指引。同時,無人機對雨水沖刷嚴重的中低壓線路區段展開細致巡視,那些車輛與人員難以抵達的角落,杆基鬆動、杆塔傾斜、絕緣電纜泡水等隱患被一一排查,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制定應對措施,牢牢守住了安全底線。
8月22日,針對客戶產權故障引發的10千伏小沖線跳閘問題,搶修隊伍快速處置、高效復電,不僅保障了周邊居民的正常用電,更讓烤煙種植戶的“豐收電”沒斷檔。與此同時,馬龍供電局通過短信向用戶推送安全用電提醒,將防汛安全的“防護網”織得更密。
麒麟區瀟湘街道文明村等多處突發的洪水沖毀了10千伏供電線路,損壞了配電設備,當地居民用電陷入困境。曲靖麒麟供電局迅速響應,應急隊伍、搶修車輛載著設備與物資火速奔赴受災現場。
隊員們蹚著積水排查故障點,頂著風雨架設線路,汗水與雨水在身上交織,卻沒人停下手中的活﹔應急發電車同步啟動,轟鳴聲中,受災現場的保供電工作有序推進,為搶險救援與居民基本用電筑起“電力屏障”。當燈光重新亮起,一位老人握著供電員工的手,聲音哽咽:“你們來了,心就安了。”
這一夜夜未眠的堅守,這一程程風雨無阻的奔赴,是南網人對“人民電業為人民”的庄嚴承諾。他們不是超人,卻在暴雨中逆行﹔他們也是凡人,卻用肩膀扛起了萬家燈火。截至8月23日7時30分,全局累計出動應急人員208人次,調配應急車輛49輛次、發電車10輛次,成功恢復2條10千伏跳閘線路、38個用電台區供電,2689戶居民的燈重新亮起,生產生活的“電力引擎”再度啟動。
風雨尚未完全停歇,守護仍在繼續。曲靖供電局各單位聚焦重災區與大棚種植戶專變線路,正開展拉網式隱患排查,不放過任何一處風險點﹔同時,嚴格落實應急值守制度,保持搶修隊伍隨時待命,以“雨不停、勁不鬆、保電不止”的決心,全力守護曲靖百姓的光明與溫暖。
風雨深處,那一抹“南網藍”始終挺立在最前線。他們以鐵肩擔使命,以熱血護光明,在洪澇中筑起一道無形的堤壩。(張燕 陳鳳仙 劉樹憫 阮鬆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