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社會

雲南西盟:村寨綠起來 日子美起來

2025年08月22日10:14 |
小字號

八月的雲南西盟,陽光洒滿佤山村落。房前屋后,芒果、龍眼挂滿枝頭,三角梅沿路盛放,路上村民笑開顏。

近年來,西盟縣將“綠美鄉村”建設與“四旁植樹”工程深度融合,既美化家園,又做活“庭院經濟”,走出了一條生態改善與產業增收相融合的鄉村振興之路。

立秋之后,勐梭鎮班母村小街傘組村民扎兒在自家小院忙碌起來。辣椒紅火、李子壓枝、龍眼飽滿,芒果低垂,與鳳凰木、三角梅相映成景。“推窗見綠、起步聞香,城裡親戚都羨慕我們!”扎兒擦拭汗水,笑容淳朴。

這個曾經的拉祜族村寨,如今道路平整、民居錯落、綠樹環繞,成為“綠美鄉村”建設的生動樣本。

以小街傘組為代表,西盟縣積極引導村民整理宅旁、村旁、路旁、水旁空地,插綠補綠,發展“種菜為主、種花為輔”的庭院經濟。截至目前,該村已種植果樹和綠化植物近萬棵,修建花台1430米。

不只是勐梭鎮,整個西盟正悄然發生“綠色蝶變”。在勐卡鎮,新植的7000余株苗木吐露新芽﹔在翁嘎科鎮,“優質果苗發放”活動持續開展,村民踴躍領取荔枝、龍眼等苗木——“這些果樹既能觀賞,結果了還能賣錢!”

為推動“綠美”可持續發展,西盟創新“生態+”模式,將綠化美化與產業培育緊密結合。勐梭鎮推廣“芒果+滇黃精”林下套種,提升土地效益﹔翁嘎科鎮發展“綠廊經濟”,預計三年后為村集體帶來可觀收入。

為避免“重栽輕管”,西盟建立健全長效管護機制:成立管護隊伍、設置公益崗位、將管護要求寫入村規民約。岳宋鄉曼亨村推出“黨建責任圖”,依托“雙網格”體系將1671株樹苗管護責任精准到人。“誰挖坑、誰扶苗、誰管護,全部明確到黨員和干部身上。”村黨總支書記岩桶說。

從“要我種”到“我要護”,群眾生態意識的轉變正是西盟“綠美鄉村”建設深入人心的體現。如今,果樹繞村、花開一路,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農民的獲得感實實在在。綠起來、美起來、富起來——西盟正在綠水青山中書寫鄉村振興的嶄新答卷。(李毅、李英紅、劉光潔)

來源:西盟縣融媒體中心

(責編:木勝玉、祝鴻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